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区域发展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第三届进博会首批订单签署
15日,50多家企业分别在线上线下签约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3家上海采购商分别与法国、美国、日本参展企业签下首批订单。截至目前,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签约企业已超过1400家,签约展览面积超过规划面积的80%,部分展区已提前完成招展目标。
签约企业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54%,总签约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据悉,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设立“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汽车展区将设立“智慧出行专区”,服贸展区突出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技术装备展区将凸显智能制造,消费品展区将集中呈现美好生活新风尚。
(原标题:第三届进博会首批订单签署 部分展区已提前完成招展目标)
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日趋多元 发展前景广阔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月13日共同发布《中葡经贸合作蓝皮书: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18—2019)》。
报告指出,在中国对国际市场贸易需求提升和对外贸易环境得到改善的背景下,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实现了快速增长,整体呈现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成效显著等特点。2018年以来,葡语国家共同体建设速度加快,葡语国家的贸易区建设、基础设施内在需求以及贸易自由流动都在提速。在“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澳门“中葡平台”的内涵、功能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平台+”的方式在大湾区城市合作建立“葡语国家产业园”,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互补性强有较大合作空间
蓝皮书指出,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有互补性,构成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方面,由于中国与葡语国家互补性贸易有很大空间,中葡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爆发力也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中国距离葡语国家比较远,一些葡语国家还存在经济体量较小、产业结构略显单一等问题,也导致双方贸易额始终难以突破瓶颈。
第一,中葡经贸增长速度呈递增趋势。2018年,巴西、安哥拉、葡萄牙仍然是葡语国家中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三个国家与中国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葡语国家双边贸易额的98%。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对世界出口增长了10倍,而对葡语国家的出口则增长了23倍之多。其中,中国出口扩张速度最快的是对葡语国家中的非洲国家,如对安哥拉、莫桑比克的出口在此期间增长了百余倍。
第二,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日趋多元化。首先,中国与葡语国家在多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目前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大步向前迈进。2018年,在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合作中,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6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7.55%,占中葡贸易总额的41.63%,比2017年提高0.8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第一大贸易主体地位。其次,中葡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持续稳定增长。2016—2018年,中葡双边服务贸易额从67.2亿美元增加至122.1亿美元,增长了81.7%,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0%提高至1.8%。
第三,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结构较为单一,波动较大。由于中国与葡语国家的贸易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限,贸易结构单一化趋势明显,产业链的整体生态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产业体系内的贸易往来。比如,2018年,木材占几内亚比绍对华出口的99%,占莫桑比克对华出口的68%,原油占安哥拉对华出口的99.7%,塑料废碎料占佛得角对华出口的52%,集成电路处理器占东帝汶对华出口的85%,大豆、铁矿石、原油、纸浆四种产品占巴西对华出口的85%,公共客车、铜矿砂、服装、纸浆四种产品占葡萄牙对华出口的52%。这些产品多数为初级产品,把这些数据置于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框架中,尤其是在全球产业资源配置的价值体系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结构单一的贸易产品难以适应整体贸易发展的要求。
第四,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21世纪以来,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占其总值的比重直线上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初级产品的占比更是节节攀升,巴西和安哥拉已经分别成为中国初级产品第二和第六大主要来源国。然而,除葡萄牙之外的其他7个葡语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太乐观,本币的大幅度贬值影响本国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限制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促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 助力“一带一路”
蓝皮书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澳门建设中葡平台和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一方面,澳门特区开放自由的经济体系和制度环境可以进一步与大湾区城市建设形成发展合力,为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助力;另一方面,中葡经贸可以借助大湾区建设的“红利”,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合作结构,提高合作质量。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推动中葡经贸合作获得战略叠加机遇。自2003年以来,每一届“中葡论坛部长级会议”都对澳门建设中葡平台起到重要的推动与赋能作用,各种政策红利支持不断涌现。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央在原有的粤港澳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出台相关制度与政策,中葡平台建设无疑将获得新的战略叠加机遇,为澳门落实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可能。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加快湾区城市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的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将推动湾区城市乃至其他省份的企业进入澳门乃至葡语国家开展投资贸易活动。澳门近几年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不少内地官方和企业到澳门合作举办会展,借机与葡语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发挥澳门金融合作服务平台作用。通过澳门“中葡平台”,扩大人民币在葡语国家的使用范围,扩大中国与葡语国家在经贸合作中的外汇结算业务,可降低中国与葡语国家因语言障碍、金融体制差异及政策不同而导致的信誉担保和融资风险。
第四,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面向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实“一国两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澳门实现经济多元发展的重大机遇。从面积来看,澳门虽然是湾区大家庭中最小的一个,但是国家赋予澳门特殊的身份和使命,澳门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和自身独特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方提供旅游业方面的培训,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休闲去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这个“精准联系人”的角色,发挥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与葡语国家间发展金融及贸易的作用,为大湾区兄弟城市拓展葡语国家市场助力,为大湾区“走出去,引进来”提供精准服务,更能为大湾区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助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
中国与葡萄牙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蓝皮书指出,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的经贸合作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第一,中葡之间的货物贸易、中国对葡萄牙的投资和工程承包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增长较为迅速,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自2016年以来也恢复了增长,但葡萄牙对中国的投资增长比较缓慢。中葡经贸合作的有关平台也许可以协助葡国企业更好地在中国投资,但其作用尚不明显。
第二,由于中葡两国的经济总量差别巨大,中葡之间的各项经贸合作在葡萄牙对外各项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都远远大于其在中国对外各项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国际投资在两国整体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
第三,两国之间的贸易很不平衡,葡萄牙对中国的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中国对葡萄牙的投资远远大于葡萄牙对中国的投资。
第四,中葡两国双向货物贸易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中国输往葡萄牙比例最大的是“未另列明的电力机械、装置和器械及其电器零件(包括家用电器设备的未另列明的非电动部件)”,葡萄牙输往中国比例最大的是“陆用车辆(包括气垫式车辆)”。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在葡萄牙从中国服务进口中所占比例最大,旅行服务在葡萄牙对中国服务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
第五,中国出口葡萄牙的产品中占有比较优势的是“动植物油、脂和蜡”、“食品和活动物”、“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和“饮料及烟草”;葡萄牙出口中国的产品中占有比较优势的是“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饮料及烟草”和“机械及运输设备”。两国分别发展这些部门的生产并加强对对方的出口,将更容易增加其出口总额。
第六,从葡萄牙进口的产品中,中国比较依赖“饮料及烟草”、“杂项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而葡萄牙消费者则比较青睐从中国进口的“杂项制品”、“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
总之,中葡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中国对葡萄牙的投资和工程承包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增长较为迅速,在两国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虽然两国的经贸合作金额并不是太大,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国可以《联合声明》为指导,加强对话,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改变不平衡的经贸现状,深化双方的经贸合作。
澳门建设中葡商贸合作平台 “三个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蓝皮书指出,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既是中央政府赋予澳门特区的重要定位,也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文化往来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澳门特区政府持续建设的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经贸合作会展中心以及中葡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三个中心”)不断取得进展,线上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与人才交流服务,线下平台提供优质环境及开展实地活动。未来,“三中心”建设应加快市场化步伐,提高专业采购商质量,加大政策惠及力度,促使澳门平台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周全、机制更加完善。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暨中葡论坛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政府在会上明确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建设“三中心”。其中,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专门负责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食品业务合作,包括把葡语国家的食品带到中国内地展销;中葡经贸合作会展中心主要推广会议展览活动,加强中葡交流合作;中葡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专为中国内地、澳门和葡语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并不时举办各类商贸活动。
现在,澳门特区政府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线上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与人才交流服务,线下平台则提供优质环境及开展实地活动,双管齐下,共同推进建设“三中心”,向中国和葡语国家企业和投资者在开展业务合作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澳门在建设中葡平台的过程中,为中国内地、澳门和葡语国家企业带来众多商机,帮助企业达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海外投资等多方面的合作。
(原标题: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日趋多元 发展前景广阔)
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区域发展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对5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中国与相关国家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帮助拉美国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在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简称国网巴控公司)集控中心内,技术人员艾琳正聚精会神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监控着1万公里的输电线路和56个变电站。“这里相当于整个输电网络的大脑,需要24小时有人在岗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发出指令。”艾琳说。
为保证安全生产,集控中心内减少轮班,备足防疫物资。集控中心隔壁的会议室被改造成值班人员的临时宿舍。几个月来,国网巴控公司多措并举,确保电力输送安全稳定,保证了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重点区域的电力供应。
“巴西美丽山二期项目第一季度输送电量50亿千瓦时。特别是2月下旬以来,项目接近满负荷运行,平均输送功率达350万千瓦。”国网巴控公司特高压部副主任肖斌说。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亚马孙区域的清洁水电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巴西东南部地区,满足了近1600万人的用电需求。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不断在拉美落地。去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组成中国企业联合体,成功中标巴西萨尔瓦多—伊塔帕里卡跨海大桥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美洲最大的跨海大桥。中铁二十局承建的秘鲁瓦努科至瓦扬柯扩建公路项目开工,这条公路将成为安第斯山脉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惠及沿线240多个城镇的30万民众。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财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夏华声表示:“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拉美国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降低了经营和运输成本,对于拉美地区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具有积极意义。”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造福东盟国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互联互通,通过深化务实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不久前,中柬自贸协定第二轮谈判以视频方式举行,双方完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投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及部分法律问题等领域磋商,约定继续采用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快谈判进度。
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桑河二级水电站,由中国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管理。柬埔寨电力公电站让柬埔寨百姓用上了安全、稳定、清洁的电力资源。该项目今年一季度发电量达1.26亿千瓦时,约占柬埔寨全部水电站发电量的49%,有力支持了柬埔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今年2月,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在数千名当地民众的欢呼声中正式通车。它的建成使首都科伦坡等4个主要城市实现高速公路连接,提升了两座港口和两座机场间的互联互通。斯里兰卡总理经济事务高级顾问卡布拉尔说:“共建‘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巨大机遇。”
菲律宾《亚洲商业周刊》总编辑安东尼·洛佩斯表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东盟国家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区域合作平台之一,促进了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菲律宾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都直接从中受益,推动了自身工业化和产业升级。
在文莱,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石化项目是中国在文莱最大的投资项目。文莱能源、人力和工业部长哈吉·苏尼表示,这一项目投产后,第一年就有望使文莱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3.3亿美元,并创造1600多个就业机会。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中国与东盟等区域国家经济高度融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在东盟地区稳步落实、提质升级,东盟对外贸易渠道更趋多元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造福东盟国家,也使亚太经济更有活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施工顺利推进、肯尼亚拉穆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平稳运行……一系列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持续推进,为非洲国家带来经济社会效益。
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位于新行政首都一期核心区,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共计包括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该项目是埃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重要项目,可以说是埃及未来发展的‘火车头’。”埃及住房、公共设施和城市发展部部长埃萨姆·加扎尔表示,当前项目施工有序进行,新行政首都面貌日新月异,“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埃中合作仍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肯尼亚东北部拉穆群岛附近,曼达湾一眼望不到尽头,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大型施工船在远处忙碌着。这是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拉穆港1—3号泊位建设项目现场。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整个东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为非洲带来大量贸易和投资机会,有助于非洲大陆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创新与繁荣”。
在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现场,一吨吨优质矿石随着传送带顺利运转至装船系统,稳稳地投放在拖船上。“项目建设充分展现中国速度,显示中国企业的实力。”几内亚地矿部长马加苏巴赞叹道。这条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矿石生产运输系统全长27公里,一头是博法矿区采场,另一头连着港口,中间横跨丘陵、沼泽等复杂地质区域。马加苏巴表示,该项目不仅带动当地就业,投产后还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大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稳步推进,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表示,未来,非中可以增进贸易合作,让更多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加强产能合作,增加非洲年轻人的就业机会,“非洲国家将更加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动非中合作共赢”。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