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下建筑企业如何赢得未来?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做大做强这是极少数企业的归宿,对于绝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大趋势下如何才能赢得未来?首先是要活下来,其次是思考怎样活得好。
1
活下来,避开死亡的威胁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赢得未来,并不容易。活下来需要企业更加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企业的发展。
要基于理性的战略思考,在做大做强做久中做出优先顺序的选择。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多数企业以只争朝夕的心态抓住了过去三十年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说,过去“先做大再做强”的模式是抓住机会的必然选择,那么,在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做大”之风已经刮过的今天,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磨练能力的做强时代正在到来,尤其对于多数民营和中小企业,做强一个自己擅长的细分行业或者模式,应该是战略的首选。能继续走在“做大做强”这一康庄大道上的企业,数量必然越来越少,做大而能够屹立不倒的企业不会太多,即使在建设市场一直比较发达的日本,到今天,号称“超大手”(日语,意思是超大规模,通常指排名前十的企业)的企业也只有大成、鹿岛、清水、竹中工务店及大林组五家。而在今天的中国,以建筑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团队或许还有进一步做大的空间,其他企业做大的难度将不断增加。
要理性看待转型,“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这句近乎真理的“名言”在建筑业却未必正确。建筑业有巨大的生存空间,很多的细分行业,真正能够转型的企业并不会太多,建筑业也无需那么多的企业转型,日本和美国至今都有超过60万家建筑企业,传统的领域总会给不同的建筑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不转型显然不是等死。当然,不转型并不意味着不进步,在某个领域做精做专,应该是多数建筑“不死鸟”的最佳选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适用于规模经济良好的行业,而在传统建筑业,目前依然无法验证规模经济的规律,否则,就不会形成今天具有世界建筑业特点的总包和分包、大企业和小企业并存、市场集中度一直难以提高的竞争态势。
要理性看待经营和内部管理。并非所有的业务都要接,也不是业务越多越好。在内部管理上,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都需要加强风险控制,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约束各种类型和组织层面的担保行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思路,企业既要防止明处的风险,也要防止暗处的陷阱。
2
要活得好
建筑企业未来的定位大致有四种:多价值链融合的大型工程公司,专业领域设计和施工结合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施工总包企业,专业和劳务公司。
大型企业需要随时关注、研究、适应变化,并控制风险。“关注”、“研究”、“适应”变化大致代表着三个层次。“关注”是最基本的层次,市场、客户需求、模式、竞争态势、政策、技术都在变化;“研究”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何看目前市场下行的趋势?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变化?是构成变化还是总量变化?要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并非易事;“适应”是最高的层次:是否需要进入新市场?采取什么进入策略?采取什么激励策略?调整策略是整体调整还是局部调整?快速调整还是均衡调整?
中小型企业则需要在变化的环境中坚定自身的定位,并努力塑造核心能力。分化的态势下,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变得更加重要。几年前,一位做劳务的老总提问,是走向总包还是坚持做劳务?攀成德公司的管理专家给的建议是坚定做劳务、做成细分行业最好的劳务!这家企业在分化的态势下,劳务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优势总包企业战略生态中重要的伙伴,企业也获得持续的发展。
大型强势企业和中小型弱势企业都注定不会轻松。优势企业需要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和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在快速前进的道路上控制风险。在如火如荼的PPP窗口期,它们正在以押宝的方式把身家性命赌上去,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江湖中会不会出现黑天鹅?风险的天平总是那么晃晃悠悠、无法预计,狗熊和英雄、先烈和先驱往往是瞬间的角色转换。而中小型弱势企业会更加艰难,阳光很难照到它们,雨露不会滋润它们,但即使命如草芥,只要在春天得到一点雨露和阳光,就会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或许它们中的一些企业,会在十年后成为建筑业绚丽的风景。
沧海横流,在这个“分化”和“固化”的时代,做大做强只是极少数企业的归宿,对于绝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要赢得未来,除了追求成为细分领域(专业或价值链环节)的隐形冠军/强势竞争者,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完
本文节选自李福和、蔡敏老师新书《建筑企业战略透视》,该书是两位老师对过往行业从业经历的总结和感悟,共20来万字,凝聚了两位行业专家对行业20多年风风雨雨的深度思考,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目前该书已经正式上线各大电商平台(天猫、京东、当当、微店等),欢迎各位建筑同仁选购。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