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释放千亿红利助力复工复产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税务部门释放千亿红利助力复工复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势依然严峻,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仍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各地税务部门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出发,通过提速出口退税服务,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对接产、购、销需求,为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和稳住外贸基本盘提供重要的税收支持。
出口退税释放千亿元级红利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贸企业经营压力普遍骤增。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头等难题,就是现金流紧张。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3月17日联合发布公告,提高146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并第一时间配套发布出口退税率文库,实现政策调整与退税管理的无缝衔接。与此同时,各地税务部门通过推行出口退(免)税实地核查“容缺办理”,全面提升退税速度。
“没想到疫情期间税务局的出口退税审核也能这么快速!2天内7700多万元的出口退税款就打到了公司的账户上,及时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保证了研发投入。”谈起疫情期间的工作,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于建明对税务部门高效的退税流程仍感到不可思议。
在河北,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陈甜甜也有同样的感慨,她表示:“公司一笔4000多万元的退税款只用了1天时间就顺利到账。特殊时期,退税速度不降反升,为我们盘活资金、降低损失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加速出口退税审批的同时,税务部门还大力引导外贸企业运用“单一窗口”、电子税务局等线上方式办理退税申请,采用电话约谈、微信沟通、视频连线、电邮传递等“非接触”方式开展核查。截至3月30日,全国税务机关共为将近23万户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2040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
大数据精准对接供销需求
目前,上游缺原料、下游缺市场的现象,导致一些外贸企业复产不足。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蕴含着企业大量产销信息。安徽省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企业产、购、销需求,助力外贸企业打通供销链条。
“多亏税务部门牵线搭桥,帮我们找到了合适货源。”签订了160万元的亚麻粘坯布采购合同后,铜陵日成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程满英给税务人员打来感谢电话。
该公司纺织产品出口到13个国家和地区。受疫情影响,供应商大面积停工停产,外贸订单也受到很大影响。税务部门了解到企业困难后,运用税收大数据平台和“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找到湖北荆州一家上游供货匹配企业,及时帮助企业取得联系,促成购销合作。
4月21日,安徽美致诚药业有限公司正加班为一批发往波兰的巴氯芬产品装箱,这是近3个月来公司发出的首笔外贸订单。公司复工后也遇到原材料采购难题,税务部门精准分析后,帮忙联系上武汉一家化工企业,成功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
此外,税务部门还在企业销售端发力,积极通过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出口转内销,促成订单成交。
安徽铜峰世贸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对外出口电容器及薄膜产品。近期,公司进出口业务负责人鲍俊华心急如焚,公司出口印度和美国价值约50万美元的产品被取消订单:“产品已经备齐待运,每天滞留产生的运营成本和仓储费用让我们无力承担。”
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运用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挖掘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并顺利联系到合肥和湖南的几家工贸企业,成功解决了100多万元的部分产品库存。
服务“一带一路”护航企业发展
在服务好企业的基础上,税务部门还致力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助力。
河南省税务局制作了《国际税收再护航——稳外贸稳外资服务一带一路同心抗疫促开放谋发展》政策汇编,提醒企业合理规避涉税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广州市税务部门先后推出了支持疫情防控“税务15条”和支持复工复产“税务10条”等一系列惠企暖企措施,其中包括了支持中小企业出口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等多项举措,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020年1-4月广州市有报关出口的企业共8000余户,其中有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近5000户。广州市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企业,推广“专户”辅导,帮助外贸企业应享快享、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将税务“春风”吹到“一带一路”,为企业保驾护航。
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平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实施路径,聚焦重点、深耕细作,服务自贸区建设,画好“一带一路”税务“工笔画”,努力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由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各国相继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造成国际货运受阻,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针对这种情况,交通运输部会同12个部门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畅通,保障货物能够“进得来、出得去”。
交通运输部会同12个部门成立了国际物流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实体化运行,按照“一事一协调、一事一处理”的原则,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畅通。在铁路方面,提高中欧班列运输保障能力,适度增加班次密度;道路运输方面,加强运力调配,通过在边境口岸接驳运输等方式,确保国际道路货运正常运行;在海运方面,开辟国际快船运输,为解决邮政快件的积压开辟新的渠道;在航空方面,增加国际航空货运运力,鼓励航空公司开展“客改货”、货运包机等方式增加航空货运能力。
此外,交通运输部还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入境受限、通关难等问题,为援外医疗物资提供国际物流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我们公布了第一批54家国际物流运输重点联系企业名单,会同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推进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外贸企业供需信息方面的对接,保障企业链供应链畅通和稳定。”
浙江东阳“放水养鱼”提振外贸企业信心
得益于政府的帮助,东阳市服装生产龙头企业浙江同力服装有限公司不但保住了原有生产线,而且额外增加了招工需求。
“受疫情影响,1月至4月,公司订单量同比减少23%,企业经营一度受到较大冲击。”浙江同力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敏君说,通过出口退税和社保费减免,企业获得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难。
“挺过来后,我们抓住机会争取到海外的针织业务。目前公司订单排到了今年8月份,由于订单充足,我们最近还新招了200多名工人。”王敏君说,政府“放水养鱼”有助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东阳市川源塑胶有限公司原有出口业务受到冲击后,决定跨界生产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管子,公司虽具备了技术力量、上游原材料等,但苦于缺乏转产扩能资金,迟迟动工不了。政府驻企服务人员了解情况后,帮助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200万元。
“目前,公司已完成生产设备初步调试,虽然还未能正式投入生产,但是国内外的订单已纷至沓来。”东阳市川源塑胶有限公司负责人胡飞跃说。
出口业务占企业经营额70%的东阳市承瑞袜子加工厂,最近收到银行新增贷款200万元,贷款利率也下调1个多百分点。“近期政府积极协调银行,帮我们增贷又降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效提振了企业生产信心。”该厂负责人金向阳说。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东阳市出台减税降费、信贷纾困、援企稳岗等“放水养鱼”政策17项。1月至4月,东阳市共为482家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7.1亿元,减免社保费用4472万元,为外贸企业兑现财政补贴3300余万元。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