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消失”的那些日本大企业,现在都在干什么?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
请大家点击上方 “营销洞见” → 点击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点选“设为星标 ★ ”(安卓的朋友点选“置顶公众号”)
说到日本企业、日本商品,在大部分国人印象里,可靠、人性化、质量高。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日本企业、产品好像在中国“死”了,消失了。
记得大概是1994或者95年的样子,我家邻居买了台进口松下2188彩电,花了4000多块钱。这家男主人是警察,女主人是老师,4000块等于花去全家好几个月收入。不过,画质、音响的确非常非常好,他们一开电视,就引得很多小孩去看。
这篇文章可以反映出当时松下2188彩电是多么流行
但现在,普通家庭一般都会选择国产的电视机,比如,海信、TCL、小米……
还有像东芝笔记本在1995年进入中国,1997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上升到第1。
另外,2000年后一段时间,索尼手机非常流行。
但它们,现在在中国市场很难很难再找到了。
这些日企巨头,到底去哪儿了?
今天,我就以东芝作为例子,聊一聊。
1
名副其实的巨头
东芝在中国以白色家电闻名。
但其实,拥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芝,创造过日本很多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制造出第一个雷达、第一台晶体管电视与微波炉、第一部彩色影像电话、DVD……
拥有第一台水轮式发电机、第一台感应电动机等发明,又比如在家电领域,也是电动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等产品的第一批制造商。
1985年,东芝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1100,领先于当时已经极负盛名的IBM。
世界上首款笔记本:东芝T1100
在鼎盛时期,东芝制造几乎覆盖了先进制造领域的角角落落。
1980年代,东芝偷偷把5台精密机床卖给了苏联,让苏联螺旋桨技术一下实现质的飞跃,当时北约的声呐几乎探测不到苏联核潜艇。
美国勃然大怒,引发了震动国际政坛的“东芝事件”。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东芝的技术底子是多么得厚实。
强大技术竞争力带来的是巨量财富。
在2000年,东芝销售收入就达到了6.24万亿日元,在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38位。
1996-2016东芝福布斯世界五百强排名
2
一下一蹶不振
但就像我们在中国感受到的一样,不可一世的东芝走上了下坡路。
甚至,一度沦落到通过变卖业务维持运营的境地。
2015年,东芝将图像传感器业务出售给索尼,还把位于印尼的电视工厂出售给创维,白色家电业务在第二年卖给了美的,电视机业务被海信收购,甚至连占比最大的业务半导体和芯片业务都被东芝卖过。
爬上巅峰,东芝用了70年,却在不到10年时间里,急速坠入谷底。
东芝,到底是怎么了?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日本制造的产品普遍非常耐用,大大降低了更新换代的需求。
二是东芝犯下了巨大的战略失误。
2006年,东芝因看好核电产业,以54亿美元高价收购了估值18亿美元的西屋电子,如此高价,震惊业内。
大家都以为东芝要有大动作,几年过去,却是连年亏损。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重挫日本核电产业,东芝核电投资遭受致命一击,这场野心勃勃的投资,以血本无归告终。
面对覆水难收的投资,东芝做出了错上加错的选择:财务造假。
直到2016年,一场长达8年、历经三代社长、注水达到16亿美元的财务造假接力才东窗事发。
东芝名誉遭到巨大打击,在福布斯中的排名也退居300位以后。
3
其实,它还活着
核电投资巨亏,背后反映的是,东芝在苦苦谋求转型。
财务造假被曝出以后,东芝想尽办法缩减成本,在2016年就裁了14450人。
同时,甩卖业务,断臂求生。
当时,有人断定,东芝已经完了。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2017年,东芝在研发上投入了1787亿日元,近118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全年营业收入的4.6%。
要知道,2017年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的上市公司一共才79家,其中,超50亿元只有16家,超百亿的更是只有区区7家。
实际上,东芝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在研发上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投入。
持续的创新投入,也让东芝触底反弹。
2019年度财报显示,东芝营业利润达到1304亿日元,增长3.7倍。
比如,东芝的重离子治疗技术,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重离子治疗使用相当于足球场大小的巨型加速器,将碳离子加速到约为光速的70%,并集中放射剂量对病灶部位进行精准照射。
重离子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比X射线和质子线高2-3倍,在减少照射次数的同时,可以更强更快地杀伤癌细胞。
据了解,重离子治疗费用大概在20万人民币左右。
神奈川县立癌症中心东芝“i-ROCK”的巨型加速器
4
日本在世界产业链的跃升
东芝也是日本很多巨头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日本进口产品的风潮正渐渐褪去,曾经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似乎也开始淡出我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家用电器、手机行业上,日本进口产品作为曾经的龙头老大,竞争优势在逐渐下滑。
但事实上,其中很多日本大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开辟新的生产模式和产品领域上,将盈利能力下滑的传统业务抛售了出去。
日本来自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以及创新研发的效能,在国际上都仍然有不错的排名,世界创新指数排名稳定在世界前列,在2018年排名第13名。
在全球城市创新性排名上,日本东京也一直位于前2。
2018年世界创新指数
实际上,目前,日本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是高铁的轴承和螺丝、切割机、机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主要制造商,同时垄断了光学技术产品链、电梯、医疗设备等众多产业,专利数量排名世界第3。
哪怕是在高端的家电领域,日本品牌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选。
在我们日常生活可见的领域,日本品牌销声匿迹。
其实,这是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上的跃升,它们正以更隐蔽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
及时关注了解进口商所在地区疫情防控状态及受影响情况,掌握港口、物流管控信息,根据疫情发展动态控制出运节奏。特别是终端零售类订单,应避免大量出运后终端市场滞销引发拖欠风险。
- 近期中国电建海外新签中标:亚非拉11个国别、14个项目
- 主动作为 精准施策 厦门市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 10大新签 | 中国土木、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等海外中标新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