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均指出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以各国跨境电商合作发展为龙头,引领各国数字基础设施、金融和物流体系的协同建设,是拉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东南亚作为“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多年来积极投资布局,复制和推广本土成功经验。中国已成为投资东南亚科技创新企业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当前,各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已成必然。中国的数字经济企业应用“数字抗疫”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的经验、教训也将进一步带动东盟各国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以数字转型助力经济发展。
为支持中国企业在疫情下借助“数字丝绸之路”在东盟各国顺利地开展投资贸易,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与走出去智库(CGGT)组成“东南亚数字经济联合课题组”,通过观察各领域的动态,分析事件成因、预测其影响,希望为相关方提供一个聚焦东南亚数字经济的趋利避害机制。今天,我们刊发关于菲律宾数字支付方面的分析文章供读者参阅。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2020年一季度,菲律宾零售电商的刷卡消费增加了一倍,外卖配送以及订阅在线媒体的支出增长了50%,在线游戏服务的支出增长了25%。
2、作为菲律宾增长最快的综合性银行,亚洲联合银行现在可以让菲律宾商家接受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但目前支付宝和微信的用户仍局限在中国大陆游客,对菲律宾本地人而言,这两种支付方式并非主流。
3、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于6月12日开幕,表明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程度日益深入,且东盟也开始制定“第四次工业革命综合战略”以支持数字化转型。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文/李姣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东南亚数字经济联合课题组成员
数字支付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疫情发生前,虽然菲律宾也有本土数字支付企业,如PayMaya(PLDT)和GCash(Globe),但数字支付手段在菲律宾的普及程度不高,大多数国民仍倾向于使用现金。然而,此次疫情期间,政府实施的“强化社区隔离”政策(ECQ)和人们为避免感染而很快接受“零接触金融”理念,该国数字支付需求激增。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菲律宾电商的繁荣发展,数字支付未来将成为民众的主流支付方式。
(一)数字支付使用势头上升
5月7日菲律宾中央银行表示,自政府实施“强化社区隔离”(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以来,4月份InstaPay(央行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PESONet(国家零售支付系统的第一个自动结算所)累计交易笔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60%,环比增长28%,达到213万笔。菲律宾央行行长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接受数字化技术,以提供更有效率和更安全的服务;而疫情下的隔离要求迫使消费者和企业、政府更积极地使用电子支付设施。
(二)零售电商、外卖送餐和数字商品的电子支付激增
各家商业银行报告:今年前三个月,零售电商、外卖送餐和数字商品的信用卡支付方式也出现激增情况,一些银行报告显示至少增长了两倍。华侨银行(OCBC Bank)表示,2020年一季度,菲律宾零售电商的刷卡消费增加了一倍,外卖配送以及订阅在线媒体的支出增长了50%,在线游戏服务的支出增长了25%。大华银行新加坡分行表示,今年持卡人在网购上的支出同比增加了约50%。其中,外卖支出增加了42%,零售电商支出增加了38%。花旗银行卡和个人贷款业务负责人Vikas Kumar表示,在线送餐量增长了2.5倍,在线电影、游戏或音乐订阅以及公用事业的支出也有所增加。渣打银行发言人表示,今年前三个月,近40%的总支出是通过在线渠道进行的。星展银行(DBS Bank)则认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数字化交易额增加了80亿美元。
(三)Grab在菲律宾推出数字信用卡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Grab与万事达卡在现有的合作关系下,在菲律宾推出了第一张数字信用卡。菲律宾中央银行对该信用卡实施监管,该卡可用于在线购买、支付数字媒体订阅费用以及进行本地和全球交易。这也是此次疫情对菲律宾社会带来的积极转型,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无接触经济”也成为共识,菲律宾陆路运输特许经营和监管委员会(LTFRB)也在试图推动强制要求出租车和Grab等运输车辆网络服务的无现金支付方式。
(一)银行账户普及率低
根据菲律宾中央银行最近(2017年)金融普惠调查,77.4%的菲律宾成年人仍然没有银行账户。对于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而言,有60%的人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钱,21%的人没有给出任何理由,18%的人表示他们没有达到开户文件的要求。另外,开设银行账户的成本高、缺乏如何开设账户的知识、失业等也是造成银行账户普及率低的重要因素。
(二)支付安全保障不足
菲律宾2017年金融普惠性调查显示,由于对在线支付安全性的担忧,在拥有账户的群体中,46%的人对电子支付方式持谨慎态度。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犯罪的担忧是电子支付不被民众广泛接收的主要原因(占25%)。事实上,菲律宾的网络安全状况饱受诟病,就连政府也不能避免。该国政府网站曾在2016年大选期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导致七千万选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一)实施国家零售支付系统
2015年,菲律宾央行推出“国家零售支付系统”(NRPS)方案,希望创建一个安全、高效、可负担、可互操作的电子零售支付系统,协助金融业从重现金过渡到轻现金,目标是到2020年将零售电子支付交易额从2015年的1%增加到20%。2017年11月,菲律宾(NRPS)下的第一个自动结算所PESONet投入实际应用,旨在增强国内各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互可操作性,企业、政府和个人能够方便地利用其进行跨行转账。2018年,中央银行与支付管理公司(PPMI)签订了协议备忘录,将后者作为NRPS管理机构。
(二)支持数字支付法律出台
今年6月,菲律宾贸工部表示支持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各种法案,尤其是《众议院法案6122》(或称《互联网交易法》)。该法案将致力于通过建立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更强的网络消费者保护、更安全的数字支付环境,来促进该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互联网交易法》外,菲律宾国会还在审议其他各类旨在促进数字经济的相关法案,包括《电子政务法案》(HB 6927)、《国家数字职业法案》(HB 6926)、《国家数字转换政策》(SB 1470)等。
(三)鼓励数字基础设施投资
菲律宾国家经济和发展局(NEDA)在6月初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保证企业和个人在封锁期间仍能正常工作生活,该部门将支持在电子商务和在线交易有关的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更多投资,以应对在线交易的激增并满足消费者对可靠互联网访问的更高期望。根据NEDA在4月份进行的消费者调查,39万名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在失去生计后收入下降,还有人称由于停业、宵禁和禁止公共交通而难以获得商品和服务。NEDA在其报告中表示,现有数字基础设施要满足在线交易需求的激增“将是一个挑战”,需要尽快加大投资力度。
(四)数字支付转型路线图
今年5月,菲律宾中央银行行长在菲律宾金融科技创新联盟(Fintech Alliance)主办的数字论坛上表示,菲律宾将在未来三年内至少将一半的零售支付交易数字化。为此,菲律宾中央银行起草了一份为期三年的数字支付转型路线图,鼓励本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转型。
(一)电商繁荣引领数字支付发展
疫情下,电商这种“无接触购物”方式在菲律宾受追捧。人们的购物消费习惯通过这段特殊时期的“被迫”转型,一方面会促使政府及相关企业不断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如快递物流、互联网连接速度、网络安全保障等;另一方面也迫使民众形成在线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习惯,并扩大了以往电子商务的受众群体,使电子商务的观念和行为扎实根基,推动该国向无现金社会的迈进。
VISA研究也表明,目前菲律宾社会仍以现金交易为主,但数字支付方式正越来越被大众接受。报道指出,电商的魅力是菲律宾人接受数字支付方式的原因。目前,菲律宾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也极大带动了本土支付企业的繁荣。
(二)跨国数字支付平台积极拓展菲律宾市场
GrabPay是菲律宾最受欢迎的数字钱包之一,用户可以在菲律宾诸多商店使用Grabpay作为支付方式。Grab始于网约车服务,并迅速扩展到更多的服务领域,包括快递、送餐和金融服务。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在通过当地合作伙伴拓展菲律宾的市场。亚洲联合银行(AUB)率先在菲律宾市场推出支付宝(Alipay)扫码付款业务。菲律宾第二大电信公司环球电信GLOBE旗下数字金融公司Mynt也和蚂蚁金服合作,联合推出了二维码方案。微信支付与菲律宾亚洲联合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也欲在菲律宾“无现金”支付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作为菲律宾增长最快的综合性银行,亚洲联合银行现在可以让菲律宾商家接受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但目前支付宝和微信的用户仍局限在中国大陆游客,对菲律宾本地人而言,这两种支付方式并非主流。
(三)PayMaya为政府机构提供在线交易服务
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PayMaya为菲律宾政府机构(如国税局和社会保障局)提供无现金交易服务,以避免线下服务带来的人群聚集。当民众通过这两个机构的App支付时,他们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费用免除或现金返还。此外,PayMaya还在帮助更多的政府机构和单位有能力接受信用卡和电子钱包付款,包括贸工部、专业监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外交部、交通运输部等。
PayMay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rlando B. Vea表示,疫情改变了菲律宾人的日常经济和生活,数字支付将成为所有领域的常态,因此必须让更多的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单位提供无现金方式作为主要支付选项。除了更方便和更安全之外,在线交易还有助于促进政府向公众提供更高效和透明的服务。
(一) 金融普惠程度不高
VISA认为,一个国家较低的电子支付使用率的原因是银行服务网点不足和互联网使用不活跃。就菲律宾而言,其银行设施较丰富,但包容性不强,也导致该国电子支付使用率低。据VISA的研究,只有15%的菲律宾人有信用资格。另外,菲律宾人群采用电子支付的意愿低,且不少人也没有银行存款,他们更习惯于将钱放在家里而非存入银行。金融普惠程度低的现实也阻碍了该国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
(二) 技术起步较晚
Europay、MasterCard和Visa(统称为EMV)是在该国最早创建当前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系统的三家公司。EMV早期采用磁条卡之外,后期采用芯片卡。其中,非接触式芯片卡可以使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近距读取支付数据,如Visa payWave。但菲律宾2017年才引进这项技术,其他国家早已在10年前就开始使用。芯片卡技术在菲律宾推广较晚,菲律宾人对卡的印象还处在易被伪造的磁条卡阶段,这也成为阻碍电子支付缓慢的因素。
(三) 数字支付限额苛刻
菲律宾中央银行于2009年发布的电子支付准则在一定程度对数字支付的普及形成阻碍。一是将每月总交易额上限设置为10万比索(约1950美元),中央银行明确批准可以突破限额的人除外。已有若干电子支付企业获得特别批准,可以免除月度上限。尽管没有数字支付企业规定日常交易的法定高限或低限,但菲律宾的许多银行都将电子支付的高限定为5万菲律宾比索(约合970美元)。
菲律宾电商发展一路高歌,但电子支付由于基础条件、支付习惯、网络安全等因素不尽如人意。此次疫情中,该国电子支付迎来了大逆转,在电商繁荣的带动和疫情的“压力”下,电子支付的使用率和普及率处于急剧上升的通道中。中资企业可借助此次契机,做好进军菲律宾电子支付市场的准备。
(一)抓住“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年”机遇
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于6月12日开幕,表明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程度日益深入,且东盟也开始制定“第四次工业革命综合战略”以支持数字化转型。中国与东盟一系列经济合作举措为中资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且近期各国都在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对数字技术需求较大。对于菲律宾电子支付行业来说,也必然会大力跟上东盟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加之疫情期间该国电子支付本身就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只是经验不足且技术水平较低,自然对中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的需求也会上升。
(二)推动中菲电子支付国际规则对接
东盟各国经济水平层次不齐,电商市场发展程度不一。尤其对复杂的东南亚市场来说,基础条件、社会环境、民众需求等都与中国存在很大不同,因此,中菲有关电子商务、电子支付规则体系也各有侧重。这对于跨国数字支付企业来说,需要重新适应与调整,但这也将给出海企业带来更大的转换成本。
鉴于此,中菲可达成国际规则体系共识。如由中国海关牵头制定的《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是世界海关跨境电商监管与服务的首个指导性文件,虽不具备国际法的强制力,但也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可以作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的国际惯例。
(三)建立与菲律宾NGO和社区的和谐关系
首先是在处理好与政府关系的同时要密切与当地民众的关系。从过去教训看,由于营商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资企业在菲律宾开展项目时,往往容易忽视与NGO和社区的沟通,民间对中资企业在当地所从事项目的合法性抱有成见。民众在情绪煽动之下,可能阻碍项目的开展。
其次是妥善处理与工会的关系。菲律宾是工会力量强大、重视工人权利的国家,赴菲投资中资企业应严格遵守当地关于劳工的有关规定,减少劳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