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十年前的1970年,我国就立项研制运十大型喷气式客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架不成熟的飞机只在80年代前期进行了短暂试飞,没有投入商用。2002年,ARJ21喷气式客机立项研制,从研制到走上航线的过程可以说是充满艰辛与磨砺。特别是从2008年首飞开始,ARJ21经历了长达7年之久的试飞,甚至成为世界航空历史上试飞时间最长的飞机,伴随他一路走过的科研人员亲切称他为“阿娇”。



2019年8月30日,国航、东航与南航同时宣布,分别与中国商飞签署飞机购买合同,三家航空公司计划引进105架ARJ21-700飞机。
此次交付给国航、东航、南航的三架ARJ21飞机均采用90座全经济舱布局,并根据三家航空公司的需求进行了客舱内饰定制化设计。按照计划,四年内陆续完成交付。
国航、东航、南航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机队规划和航线布局,进行了特色化的选型,并派出经验丰富的工程代表对飞机制造过程进行了严格的监造。监造飞机的装配工艺十分复杂,即使是细小零部件的组装,质量也必须保证合格,监造人员需要在现场把控。中国商飞根据客户需求,开展运行支持准备工作,在飞行、机务、乘务、维修、签派等方面为三大航培训了700余人次;在航材资源的准备上,积极与国际对接,已基本完善首批飞机的航材准备和后续支援工作。
客舱布局采用2-3布局,中间过道较为宽敞,餐车推过依然有富余空间,不会造成过道堵塞。
每排座椅后方均配有USB充电插口,方便旅客为电子设备充电。
6月28日下午,国航首架ARJ21-700型飞机身披国旗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滑行通过“水门”,接受民航最高礼遇。国航订购的35架ARJ21飞机,计划2020年接收3架,2021年接收6架,2022年接收8架,2023年和2024年均是9架。
国航高度重视ARJ21飞机引进工作,在推进接机准备、飞机交付、调机回京、到京工作组织、航班计划、外站服务保障等方面,全力以赴做好ARJ21飞机引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国航更加关注国产飞机的运营保障和长远发展,2019年12月16日,国航飞行总队ARJ大队正式成立,从机队建设、转机型训练、人员储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全向发力。
国航首架ARJ21入列后,最早有望在7月上旬首航北京-锡林浩特。国航的ARJ21还将投入到北京至内蒙古包头、乌兰浩特、呼和浩特等地区航线任务。
当“AIR CHINA”遇上“MADE IN CHINA”按照计划,2020年国航将接收3架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进一步扩大国航的运载能力,并依托自身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不断打造业务技术精湛、作风严谨的专业化飞行、维修、培训和地面保障队伍,为今后更多国产飞机在国航的运营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一二三航空ARJ21-700型飞机穿过“水门”
今天上午11时45分,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一架编号为B-123A的ARJ21-700型飞机顺利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机穿过“水门”,正式加入东航机队“大家庭”,标志着东航旗下一二三航空正式开启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新征程。
东航专门组建成立了一二三航空来运营国产飞机,一二三航空的运营主基地设在上海虹桥机场,以运营ARJ21、C919等国产飞机为主体,推动国产商用飞机的规模化运营。为了接收ARJ21飞机,东航做了飞行、机务维修、运营保障、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准备。培训方面,一二三航空已按总体5年引进规划,制定了飞行、机务、乘务、空保、签派等专业人员的培训计划,目前各专业的培训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首批改装已在中国商飞培训中心实施,目前共开展9门培训课程,27个培训班,培养专业人员141人。东航方面表示,一二三航空引进国产ARJ21飞机后,将进行飞机航线飞行训练和验证,并根据民航资质审定要求,完成所有运行手册和材料审核,力争在今年9月局方验证通过后取得正式的运行合格证,正式开启商业载客飞行。2020年6月28日12时23分,一架编号为B-605W的ARJ21飞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这是中国商飞向南航交付首架ARJ21飞机。14时17分,这架国产支线飞机平稳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为圆满完成首架ARJ21飞机的接机任务,南航派出了精英飞行机组和乘务组。其中,前往接机的3名飞行人员累计安全飞行逾5万小时,分别执飞过E190、B737等机型,具有非常丰富的飞行经验。此前,为了保障首架ARJ21飞机顺利投入使用,南航从保障流程、人员资质、运行安全等多维度进行精心筹备,先后完成相关飞行员和乘务员转机型培训等准备工作。
南航相关负责人介绍,南航将发挥大机队运行保障优势和网络化市场优势,着力保障好、运营好、发展好ARJ21飞机。先期考虑部署在广州总部运营,依托南航最强的维护运行能力,优化保障方案,确保有序运行。同时,根据ARJ21飞机的航程和经济效益,南航将为其匹配最优航线,开拓支线市场,积累足够的运营经验之后逐步调配到大兴机场,拓展广州—北京双枢纽的服务范围。在首架ARJ21飞机抵达广州后,南航立即开展验证工作,将在今晚进行紧急撤离科目的验证,后续将转场南阳等地开展飞行训练和航线验证,并力争在7月15日首航广州白云-揭阳潮汕。
此外,南航还将通过ARJ21飞机陆续投入运营,快速积累国产商用飞机运营经验,不断优化完善国产商用飞机的可靠性、经济性,给旅客带来“亲和精细”的服务感受。国产飞机带“飞”支线航空市场
今年,渐入佳境的ARJ21飞机进入密集交付期,ARJ21飞机在浦东的第二条生产线已在今年3月实现从部装到总装再到生产试飞的各环节完全打通,一二三航及国航的首架ARJ21飞机也正是在浦东生产线上诞生。根据计划,今年中国商飞将达到年产30架ARJ21的生产能力。此外,近年来中国商飞也在不断推进ARJ21的机型优化。6月10日,中国商飞刚刚向已运营ARJ21的成都航空,天骄航空及江西航空各交付了一架全新的ARJ21飞机,三家航司的“阿娇”也首次同框。6月13日,成都航空的ARJ21飞机搭载近5吨普货快件从成都飞往深圳,这是ARJ21飞机首次执行”客改货“航班。通过拆除座椅的改装,可以使载货量增加90%。不久前,商飞首架CBJ公务机(ARJ21飞机系列化产品)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了首次试飞,为ARJ21飞机实现系列化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今天也是ARJ21首家运营商成都航空运营ARJ21飞机四周年的日子,今日下午,成都航空又将接收新的一架ARJ21飞机。截至目前,中国商飞已累计向江西航空、成都航空和天骄航空等交付32架ARJ21飞机,在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先后开通55条航线,通航55座城市,安全运送旅客89万人次。可以说,ARJ21在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上都交出了不俗答卷。中国支线航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支线飞机数量占民航飞机数量不到3%,承担支线运输量不到20%,其余80%都是由干线飞机完成。中国支线机场数量目前有175座,真正100座以下的支线飞机不到100架,发展空间大。国航、东航、南航机队规模大、航线网络覆盖广、运营经验丰富。ARJ21飞机入编后,对推动支线飞机运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干线支线相结合的航空发展模式、构建更加通达顺畅的航空运输网络有着积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ARJ21飞机投入市场,将助推中国民航大众化战略,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国内三大航首次接收国产ARJ21飞机,不仅将为ARJ21飞机的商业运营和持续改进积累更多经验,也将为ARJ21开拓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共和国同龄人”、出生于1949年的民航功勋飞行员、东航五星机长谢远征,2009年从东航退休后,仍在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现为中国商飞公司飞行教员,参与了我国新型客机ARJ21飞机的操控系统设计与改进,同时还在负责该机型全动飞行模拟机的教学研究工作。
谢远征曾经建议“在大飞机的设计团队中增加飞行员,以用户思维来设计飞机,因为用这种理念去设计飞机,相信中国的飞机不但能获得中国飞行员的认可,更会有一天走向世界,成为能够与空客、波音三足鼎立的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对于老东家——东航开始接收ARJ21飞机,谢远征心情激动:“ARJ21飞机以后飞高原机场,或者飞一些小的支线,确实不错。这个飞机客舱一排座位只有5个,相对比较宽松,座位前后间距也比较大,旅客坐得更舒适。”
ARJ21在交付后,将进行25小时的验证飞行,东航已安排运控、维修等支援部门加入,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首航。从去年开始,东航就选派旗下新成立的一二三航空公司机长前往中国商飞公司进行培训,目前已有8名机长顺利结业拿到ARJ21驾照。出生于1972年的五星机长张大奇就是东航首批拿到ARJ21驾照的机长之一。张大奇将ARJ21和国际上很多支线飞机做了一番比较,“ARJ21跟我之前飞过的一些支线飞机比较,它有自动油门,它的推力控制是自动的,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强度。ARJ21的飞行管理计算机都是最先进的计算机,上面有很多的性能计算,我们现在很多国内运行的主流机型,上面都没有。从这两个方面来讲,ARJ21飞机运行起来应该是很方便也很安全的。”
出生于1991年的“90后女飞行员”徐藤泽惠,从2015年起开始飞公务机,对未来驾驶国产ARJ21翱翔蓝天也充满了期待:“我爸爸也是东航的飞行员,他主要飞空客A330,在家里聊天时,爸爸说他快退休了,可能没机会飞ARJ21了,但他希望我有机会驾驶国产ARJ21。”当然,对徐藤泽惠来说,要想飞ARJ21,还有漫长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