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杂志】上海医药市场化激励起步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我们的微信ID:SHGZYJY
来源:《上海国资》杂志
作者:金琳
转型之路,需要扎实的产业基础、远见卓识的布局以及持之以恒的投入。
2019年12月18日,上海医药年度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议案。这是上海医药首次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标志着上海医药市场化激励机制改革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也是其自2019年8月被列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后的重要举措。
此次通过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包括总裁、副总裁在内的9名高管和201名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拟共计授出2,834.09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司总股本的1%,行权价格为人民币18.41元/股。激励计划的行权条件对未来三年(2020—2022年)的多项关键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标准
经过内部讨论及征询大股东意见后,上海医药此次激励计划选择了股票期权的方式。上海医药表示,“结合公司现在的情况,期权工具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风险收益角度都更适合上海医药。本次激励范围、力度和人均激励市值均较为突出,并将为未来可能的下一步激励提供宝贵经验。”
上海医药本次激励计划将对公司和激励对象个人进行绩效考核,达到行权条件方可行权。其业绩考核目标设定分为三个行权期,以第一个行权期为例,要求以2016—2018年平均营业收入为基数,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0%,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750亿元;2020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2.1%,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归母净利润不低于上一年度;2020年研发费用不低于9.4亿元;2020年公司业绩综合指数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
在业绩考核中,根据上海医药覆盖研发、制造、分销、零售等多领域的综合业务构成与战略要求,构建包含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工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商业销售收入、研发费用四个细分指标竞争力指数的业绩综合指数评价体系。
上海医药表示,尽管今年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公司仍然会全力争取完成股权激励设置的考核指标。“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明确向盈利质量及研发驱动倾斜,在公司规模扩张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研发创新投入,凸显了我们创新转型的决心,向成为中国领先的医药产业集团的目标加速前进。我们提出了对标分位值的考核指标,对标企业中纳入了恒瑞、复星、国控等业内头部企业。”
上海医药此次计划对标企业综合考虑行业、企业规模、主营业务等因素筛选形成,其选择对象包括在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中根据上海医药经营业务兼具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双种属性,选择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下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中药行业和医药商业行业,以及万得咨询行业分类标准下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和保健护理产品经销商行业,构成对标企业总体筛选样本;在样本中其剔除了营收规模较小的公司和主营业务不相关和隶属同一集团的公司。
个人业绩考核
除了设置公司业绩条件之外,上海医药此次激励计划也包括了对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公司依据由董事会审议通过的考核管理办法对激励对象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价,当期可行权部分股票期权,以激励对象上一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前提条件,原则上绩效评价结果划分为称职及以上、待改进和不合格三个档次。个人当年实际行权额度=个人当年可行权额度×当年个人绩效系数。同时,为了突出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激励对象,经公司董事会决定,当期行权条件考核可实行“一票否决”。拟作为激励对象的董事或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董事应当在董事会决议过程中回避表决。
为更好地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双重目的,上海医药将进一步完善个人绩效考核配套管理制度。基于岗位设置,对研发骨干重点考核研发费用的投入有效性、研发里程碑实现、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对营销骨干重点考核销售收入增长和重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因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不达标或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导致当期行权的条件未成就的,对应的股票期权不得行权或递延至下期行权,由公司注销。
上海医药选择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着深远的考虑。截至2017年底,A股医药企业股权激励普及率为36%,港股医药企业股权激励普及率为73%。上海医药表示,近年来随着两票制、带量采购等颠覆医药产业结构的政策的推行,市场竞争加剧,又适逢公司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上海医药首次尝试使用市场化的激励工具,将全面激发发展潜力,夯实公司发展基因,稳定管理团队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业绩更上一层楼,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与股东利益增值。
大变革时代的应对
“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变革、大重组、大洗牌的时代,控费,质量,创新和合规成为政策主基调,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过往几年,上海医药在转型之路上越走越扎实。2018年,工业板块实现30%的增长,诞生首个过10亿元 的大品种,商业板块收入规模跃居全国第二,进口业务与创新业务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医药产业集团是上海医药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工业逐步从仿制走向创新,商业逐步从物流配送走向健康服务。
上海医药表示,转型之路,需要扎实的产业基础、远见卓识的布局以及持之以恒的投入。企业目前的年研发总投入(包括资本化)已达15亿元,并在美国成立创新药和高端制剂研发中心,与科学家团队在生物药研发、精准治疗等重要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建成全国领先的新特药DTP网络,处理电子处方超过1000万张,医疗金融支付业务启航。量变带来质变,这一系列实际行动,为下一步的腾跃打下扎实基础。未来,围绕着集约化、创新、国际化、融产结合的诸多战略举措,包括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国际化布局的开拓、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与领先企业的多种方式深度合作等,都将推动企业转型目标的实现。而股权激励这一举措,更将全面激发公司的人才活力,在组织与制度上为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据了解,上海医药近期不断引进市场化机制,打造公司的绩效市场化机制,市场化的治理架构等。“无论是高管团队,还是子公司,在绩效文化的不断改进过程之中,经营的压力始终是非常大的。这一次长期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管理团队特别是高管的稳定和进一步的加强绩效文化建设。长期股权激励虽然压力更大,但也指出了新的方向,我们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上海医药表示。
Recommend
推荐
系列精品报告,欢迎订阅


我们的微信ID:SHGZYJY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