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正在改变全球供应链……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导语:中美贸易战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动作,特朗普认为加征关税可以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从而保护美国的利益,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和新冠疫情的爆发,我们已经能看到供应链受到的影响,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适得其反。
本文选取自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作者Yukon Huang是卡内基亚洲项目的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其研究重点是中国经济及其地区和全球影响。作者Jeremy Smith是James C. Gaither亚洲项目的初级研究员。本文将为读者展示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现阶段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供应链的影响。
(正文约27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随着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直线下降,全球供应链的未来充满不确定。尽管白宫前后不一的信息继续让人们对美国贸易政策的方向产生疑问,但贸易战关税仍在生效。
与此同时,北京方面颁布的《国家安全法》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本已脆弱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这种摩擦,再加上确保医疗供应和开发冠状病毒疫苗的竞争,正促使人们重新评估以效率至上的时效性供应链。
以“re”为主题的供应链流行词,如“弹性”、“冗余”、“回流”、“重组”和“区域化”等是白宫保护主义者钟爱的词汇,正是这些人发起了贸易战,他们认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早就应该得到修正。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源于从民族主义角度理解供应链。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表示,美国在刺激方案上花费的2万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把更多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
虽然冠状病毒对供应网络的影响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但最近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贸易战对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及全球商业的未来产生了初步影响。
矛盾的是,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白宫所期望的相反。关税并没有真正改善美国的基本贸易平衡,而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所增加,其出口市场变得更加多样化。
美国贸易平衡未得到真正改善,且代价极大
特朗普减少对华双边贸易逆差的代价相当高昂,它带来的是经济活动显著收缩,而中国整体贸易顺差无意中有所增加。
而且,如果不是减少石油进口,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会扩大——这让人们对旨在改善美国贸易平衡的保护主义战略的逻辑产生了质疑。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美国商品进口总额减少了443亿美元(见图1),这一削减源自从中国的进口大幅下降,同时美国对其绑定的中国商品征收约3700亿美元的关税。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同比下降873亿美元,这是除2009年金融危机外,美国从任何贸易伙伴的进口降幅最大的一年。
(图一)
然而,2019年从中国的进口仅比前一年下降了16%,这证明了在短期内改变贸易关系的难度。事实上,报告的数据可能夸大了真实的下降。
一个主要原因是转运,即贸易货物在从制造地到达最终目的地的途中会在第三国停留,这种做法有时被用来回避关税。
这种策略可能导致美国海关官员将商品来源划归于越南或墨西哥等中间贸易伙伴,而实际上这些商品仍来自中国。
谁从美国关税中获益?
无论如何,如果美国企业设法找到可行的替代品,那么从中国进口的下降实际上只会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但去年,美国未能完全满足对中国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2019年强劲的整体GDP增长表明,如果没有关税,进口总额可能会增加。
在短期内,其他生产受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影响的产品的国家最有可能从中受益。美国公司不再希望从中国购买产品,取而代之的是从没有受到关税影响的国家购买类似产品。
在亚洲,毫无争议的赢家是越南,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35%,约合175亿美元。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中国台湾,它利用其在硬件部件方面长期以来的比较优势,从贸易转移中获益。
欧洲和墨西哥也填补了大部分缺口,美国从这两个经济体的进口分别增加了312亿美元和116亿美元(见图1)。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的制裁和能源自给增加,美国从委内瑞拉和中东的进口大幅下降。
在出口方面,由于美国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此征收了报复性关税,由此导致的需求疲软使美国受到伤害。
可以看出,关税非但没有提高美国生产商的竞争力,反而导致出口净减少了231亿美元。
此外,尽管特朗普有“蓝领繁荣”的愿景,但美国国内制造业没能填补空缺。相反地,由于供应链中断和关税诱导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工业生产指数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这导致了整体福利损失,并以零售商和家庭因价格上涨而放弃消费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与总统坚称的中国为关税买单的说法相矛盾。
中国领先
中国是如何应对的?意料之中的是,中国对美国和中国香港(一个中介中心)的出口由于关税而大量削减(参见图2)。
然而,中国可以增加其对几乎其他任何贸易伙伴的销售从而得到补偿,以至于中国的出口只有相对少量的萎缩,净缩减28亿美元。
(图2)
中国仅对东南亚的出口就增长了385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东盟(ASEAN),该联盟取了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欧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出口也有所增加,这些地区是中国一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寻求加深经济联系的地方。
因为报复性关税,2019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减少了330亿美元。由于对美国的加工制成品出口急剧下降,中国进一步削减了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口零部件的数量。
这导致中国的进口总值大幅下降,尽管有贸易战,但去年的总体贸易差额却超过了600亿美元。这些连锁反应强调了一个事实,即与白宫的错误观点相反,贸易是一种多边现象,而不是双边现象。
未来供应链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
2019年,美国在中国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跌至27年低点。
许多观察者同意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使得某种程度的脱钩几乎不可避免。大流行只会增加这种可能性。
受损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即使奇迹般地实现,也无助于扭转这种局面。
不过,尽管政府可以推动脱钩,但其结果最终将取决于企业的商业决策。这些决策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以可能出乎意料的方式完全体现出来。
短期内,制造商将继续转移贸易,并寻求暂时的关税规避办法,如转运和调整供应商。中期内,制造商将扩大生产规模,并对现有工厂的人员进行重新配置。考虑到巨大的前期成本和必要的预先计划,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实现显著的脱钩。
美中关系日益不稳定导致的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使重大投资决定越来越复杂,而疫情只会加剧这种风险。
但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供应链原则——一个国家比其竞争对手更有效、更廉价地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仍然非常有效,这鼓励发达国家生产高技能产品,并在工资较低的国家进行更多的劳动密集型组装活动。
保护性关税将激励机制转向了政治目标而非商业目标,从而违背了自由市场原则。
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例如从服装和纺织品等低技能制造业逐步退出,中国作为最终组装地点的作用逐渐减弱,并重新平衡消费与服务。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自2015年达到顶峰以来已逐渐降低。
与资本投资相比,上述行业的贸易密集度较低,贸易战和新冠大流行引起的供应链转移只会进一步加速这些趋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外包又回到了原点。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向更适合美国市场的低成本市场转移,比如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海信选择对其位于墨西哥的电子产品工厂的投资增加一倍。
在2020年11月美国大选之前,白宫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升级,这可能会撼动供应链。但特朗普想要减少贸易逆差、削弱中国经济前景的目标尚未实现。
来源:民智国际研究院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