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宣布最终决定:停止在5G建设中使用华为设备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据路透社消息,英国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刚刚宣布,英国已决定停止在5G建设中使用华为设备。
另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消息,道登表示,英国政府将从2020年12月31日起停止购买新的华为设备。此外,英国5G网络中目前所使用的华为设备须在2027年前拆除。
目前,华为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14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英首相即将就是否禁止华为技术参与5G建设一事表示,能否为在英中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是脱欧后英国市场走向的试金石,也是中国在英投资是否安全的风向标,中方将密切关注。
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下属的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SCS)受政府委托撰写了一份有关美国制裁对华为影响的报告。14日,英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召开会议对该报告进行讨论。《每日电讯报》此前报道称,GCHQ的报告认为,使用华为的技术和设备存在“安全风险”。路透社13日引述英国反对党工党的推文称,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道登14日将就华为问题发表声明。
今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允许华为有限度参与英国5G网络建设。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英国政界的反华情绪逐步高涨,加上香港国安法的出台,更多保守党议员开始向约翰逊施压,要求英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早日禁用华为。不过,《金融时报》称,约翰逊仍在同英国保守党内部反对华为的声音做斗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约翰逊政府计划禁用华为是出于政治原因而非安全原因。英国《经济学家》分析认为,除面临保守党和工党的双重压力外,英国对华为的态度转变还缘于“五眼联盟”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施压,“脱欧”后,英国迫切希望与这两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英国《泰晤士报》此前报道认为,将华为所有技术从英国移动网络中移除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耗费巨大,且目前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网络设备要替代华为并不太现实。《金融时报》也称,一些英国电信运营商认为,即便英国政府不允许华为在5G建设中保留“长期角色”,也不应该将其“迅速删除”。英国运营商沃达丰称,禁用华为的代价是英国失去5G发展的全球领先地位。
近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表示,朝令夕改、禁用华为不仅会损害英国标榜的开放、宜商、自由、透明的形象,也会损害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形象。


外媒报道称,德国联邦经济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表示,他依然相信“以贸易促转变”的对华政策,反对因为人权问题制裁、孤立中国。
据德新社柏林7月11日报道,阿尔特迈尔11日警告称,勿对中国政府在香港的行动采取对抗措施。
阿尔特迈尔对《法兰克福汇报》记者说,国际贸易关系不能仅以一国的民主程度作为依据,这是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各国的一贯政策。但他也强调,德国政府致力于把维护并遵守人权作为头等要务。
这位联邦经济能源部长说:“我们也向中国明确表明这一点。”阿尔特迈尔还表示,他确信中国这样的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长期成功的条件是保障法治这项根本原则。
阿尔特迈尔称,德方将就新安全法咨询在港运营的德国企业。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11日报道,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被问到“德国为何不像当年对俄罗斯一样考虑对华制裁”时,阿尔特迈尔表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是赤裸裸地违反国际法,而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则没有。
阿尔特迈尔称,他“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
他还说,为人权事业发声非常重要,但是也必须要认识到,世界上很多人“并不总是和我们有着相同的观念”,旨在促进稳定、减少冲突的国际合作与贸易非常重要。


7月14日,全球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发布报告《BRI CONNECT:“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数字》,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一带一路”成长之旅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推出项目的总金额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报告显示:中国试图通过一系列铁路、公路和海洋基础设施项目连通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这一宏伟计划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经济活动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路孚特BRI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已规划或在建“一带一路”项目共计3164个,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其中,1590个项目属于“一带一路”项目,总金额达1.9万亿美元,其余1574个项目被列为中国参与项目,总金额为 2.1 万亿美元。
依据路孚特的“一带一路”研究方法,“一带一路”项目是指需要中国与东道国签署谅解备忘录或合作联合声明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在中国官方网站上披露,如果未签署国家级协议,则需要由东道国官方认可的渠道加以披露。
中国参与的项目指那些未正式披露为“一带一路”项目、但由中国作为项目实施机构、顾问、承包商或融资方直接参与其中的项目。
纵观全局,截至第一季度末,俄罗斯以126个签约项目(包括“一带一路”项目和中国参与的项目)签约金额2960 亿美元,继续领跑“一带一路”受资国排行榜。沙特阿拉伯以总金额1850 亿美元,111个签约项目位居第二。马来西亚则以总金额1460亿美元,57个签约项目排名第三。于2019年12月首次跻身10大项目国之列的英国,保持住了其“一带一路”第四大受资国(按项目金额计)的地位,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英国13个在建项目总金额达1390亿美元,涉及电力和水力、交通运输与房地产行业。
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全球物流和贸易网络的规划,运输项目占到了“一带一路”所有项目的47%,金额达1.88万亿美元。电力和水力行业紧随其后,在建项目金额为9260亿美元,占全球所有项目的23%。
涉及清洁环保的“一带一路”项目也在增加。路孚特数据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一带一路”倡议中共有207个已规划或在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太阳能、风能和核能),总金额为 2620亿美元。相比上季度末(177个项目,总金额1980亿美元)陡增32.3%。
私营部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承接了总金额逾1万亿美元的相关项目。路孚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私营单位所承接项目在所有项目(“一带一路”项目和中国参与项目)中占比25.8%,总金额达1.03万亿美元。2019年第四季度,金额为7913亿美元,在所有项目中占比20.45%。
报告还显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宣布的新项目数量已大幅减少。2020年第一季度共宣布了184个项目,总金额达1374.3亿美元。同比去年,宣布的项目数量下降了15.6%,项目金额则下降了64.4%。
报告认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愈发密切的连接已结出硕果,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尘埃落定,中国政府很可能会积极与各合作伙伴重启经济联系,开展新的经济活动,这也是中国和各东道国的迫切需要。
报告称:2014年至2019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6.2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6.1%。凭借强大的经济辐射力,中国已成为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其“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都需要借助刺激措施和经济活动的提速来重振经济。“一带一路”最有可能成为助推它们经济复苏的载体。
岁月峥嵘
不忘初心

平庸懒惰
不求上进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