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宇“拆解”上半年经济数据:6月投资增速高达12.9%,经济重拾活力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在一季度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后,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了3.2%的增长。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进行了相关解读。
观点概览
- 从5、6月份的动态变化看,投资强劲增长,经济重拾活力,消费稍显疲软;若只看1到6月累计数据,考虑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的包袱,容易让人悲观和保守,出现判断失误。
- 下半年宏观政策应聚焦3大方面,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会重回5%以上。
- 中国经济全年增速将高于IMF 1%的预期,有望达到2%。
数据拆解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1%,1-5月份增长-6.3%,收窄了3.2个百分点。据此计算:今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2.9%。
具体来看,制造业投资1-6月份同比下降了7.4%,相比1-5月份收窄了3.5百分点,可计算出:6月份中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9%;第三产业投资1-6月份下降1.0%,相比1-5月降幅收窄2.9%,同理计算出6月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5%。
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快,比制造业高出5个百分点,这显示了产业结构的极大优化。
01
中国经济重回正轨
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中国经济应对疫情冲击已经取到很好的成绩。二季度增长3.2%,意味着中国已经从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摆状态中完全走出来,步入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回正轨的道路上。
目前市场上对经济形势的一些解读比较谨慎甚至悲观,因为看到统计局发布的一些经济指标上半年累计增速是负增长,但实际上主要是受一季度的拖累,5、6月份一些指标当月都实现了比较高的增速,比如投资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如果我们动态地观察经济数据,就会发现累计数据降幅的逐月收窄,意味着单月的大幅增长。只有单月大幅增长才能抵消降幅,才能形成降幅逐月收窄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而是延续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新动能加速孕育。
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
02
固定资产投资充当经济复苏主力军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态势强劲,充当了经济复苏的助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
虽然累计增速为负,但是通过这些数据推算,6月份单月的同比增速已经转正,而且是大幅度的正增长,基建投资增速还有可能达到两位数。投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已经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且投资的增速是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增长,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此外,外商投资已经累计正增长,说明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下降3.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港澳台商企业和外商企业投资分别增长0.6%和3.9%,1-5月份分别为下降4.4%和下降0.2%。
03
经济弱项在于消费需求不足
当前,生产端的修复已基本完成,但相比之下需求端的复苏稍显乏力。
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短板和弱项。从历史上看,消费的变化往往比较缓慢。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聚焦性消费、电影等娱乐活动还将受到影响。消费在短期之内仍显低迷。
消费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下降1.3%。
消费不仅与当前收入有关,还与预期有关。疫情带来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虽然很多人感到收入降低了,但是银行存款增加了,老百姓的储蓄率提高了,说明大家减少了一些奢侈性的、不必要的支出。
面对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应当在如何管理预期影响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方面多做工作,以降低由疫情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延期消费的影响。
04
下半年宏观政策聚焦三个方面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三四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回升至5%-6%,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在2%到3%之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心应该聚焦于三个方面。
一是,上半年出台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保证整个金融系统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的纾困政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半年应继续落实“六保”任务,保民生、保就业是“六保”政策中的关键点。
二是,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尤其是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未来的良好预期。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各项补贴政策还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效。
三是,应对疫情短期影响的举措要和长期的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这才是从根本上提振需求、行稳致远的良药。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在稳定的法制框架下,在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让中国的企业、市场活动的参与者都有长期稳定的预期。
陈玉宇,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并担任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并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率、人力资本和增长、健康和污染、行为经济学与劳动市场、收入分配、地区差异等领域的研究。他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等国际学术杂志。曾获得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厉以宁研究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多次获得光华管理学院教学优秀奖。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