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住建部资质改革部门的一封公开信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致住建部资质改革部门的一封公开信
贵部2020年7月2日公布的《建筑资质征求意见稿》我们获悉后提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望部领导们百忙中审阅并核实!
一、此次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形同“走过场”。
住建部官网上公布征求意见通知上只公布了一个邮箱,通信地址上没有收件人也没有收件部门更没有电话,寄往大部委的信件没有具体收件部门和个人,难免给人留下此次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在走过场。
例如2016年11月24日贵部《取消8个专项资质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活动,都有具体的收件部门和联系人(联系人:王三星,电话:010-58934169),并有明确的专线电话号码。此次未公布联系电话,且资质处电话始终处于忙线中是不正常的。
二、《征求意见稿》资质等级改名不合理,交流辨别难度增大。
施工资质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资质;设计资质分:甲级、乙级、丙级。这些叫
法深入人心,很难改变,如果改成“施工甲级资质”、“设计甲级资质”容易混淆,行业内交流(解释)极不方便。给以后工程项目资料归档、检索、资质申报等带来极大不便。
李总理曾说:国务院“放管服”精神实质是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要以人民满意为宗旨,通过“放管服”改革持续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带动创新创业热潮,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此次资质改革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资质等级都改成甲级、乙级,完全是走形式,面子工程。此举改动颠覆了用了几十年的等级叫法,与资质压减核心无关,施工等级既然只保留两个等级,干脆叫一级、二级岂不更妥?
把施工资质等级也分为甲级、乙级,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合同书写容易出错,不利于企业积累业绩进行资质申报。现在业绩上网,一旦出现项目资料原件与全国平台内容不一致,勘误起来十分困难;二是中小项目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容易出现乌龙;三是日常建筑行业(包括设计行业)沟通交流不畅,施工建筑甲级容易简化为“建筑甲”或“建甲”、设计建筑甲级也容易简称为“建筑甲”或“建甲”,纵上所述:施工资质等级的称呼进行改革,毫无意义且增加企业沟通交流的难度,辨别度不高。
三、资质改革标准制定者没搞明白放管服的概念真正含义,“放”的真正含义主要是减少没必要的行政审批,是松绑,而不是把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比如把1级下放到省厅),为什么国家要求对一些大案要案要异地审理,目的就是防止地方保护主义。而现在把原部批资质下放到各省,不但加强了地方审批权而且增加了地方保护主义权力。不少省厅及企业愿意部里下放权力,道理简单:更容易进行权钱交易,产生审批腐败。经百度搜索发现:浙江的刘忠杭、四川的李大军、王卫南、湖南的蒋益民、河北的王舟、山西的郭燕平、吉林的包洪建等人先后落马,均涉及到资质审批中的腐败问题。一旦资质审批权下放,难保将来这样的例子不会更多。
贵部如果真正落实“放管服”政策方针,应该把资质标准中的注册人员、非注册人要求降低,例如:建筑甲级资质注册人员9人,非注册人员12人,这些人员一年的成本费用约350万,一家设计院资质维护成本就在350万元左右,对企业的负担过重,企业举步维艰,降低人员要求才是真正放宽政策,放宽门槛,有利企业健康发展。
四、关于资质合并问题。
有些专业进行合并不科学,12项总承包资质是资质系统的主干,众多专业资质是枝叶,削减枝叶增加主干不是在减而是增加了行政审批内容。
原本施工总承包资质12项,现在变成13项,未减少且增加了民航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应该要减少总承包资质,例如施总包:市政公用与公路工程资质可合并为“道隧桥施工总承包资质”,例如设计:公路设计资质与市政行业道路资质应该合并成:道隧桥专业设计甲级资质,城市道路和高速路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要求均是同等重要。不能因为交通部管公路资质住建部管市政道路资质就不能合并,都是在国务院管理下的部委,统一叫公路或道路更简单合理。
类似专业有水利专业资质与给排水等专业的区别,也应该统一。例如:水利项目中的
排水与日常城市的排水可有级别来区分:甲级资质能承担大型水利项目,乙级资质可承担城市给排水项目,这才是资质改革应该合并的专业,不能因为水利部不好对付或不理睬住建部就放弃“放管服”政策文件精神,有失大部委的风范吧?
专业承包资质如公路、铁路、民航等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同规模的该类项目对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该类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无法区别承接项目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能力差异,能力不足的企业侥幸中标,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会给招投标活动造成混乱,一大批没有相关业务经验的企业涌入投标市场,增加发包方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工程安全、质量风险,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资质分等级是对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初步检验的具体表现,如果不分等级,大家一个样,整个市场泥沙俱下,对于投资方来说,要选择一家合适的承包单位,势必增加更多鉴别成本;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增加风险成本,毕竟不管是工程担保还是工程保险,都是事前、事后措施,更重要的过程管理考验的还是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
五、承诺制不合理。
近年来资质改革过于频繁,给建筑企业带来无尽的负担。自承诺制实施以来,全国一级资质尤其是市政一级资质有几家能通过达标?以市政一级、特级资质为例:2014年全年通过429家、2015年全年通过562家,实行承诺制后:2019年全年通过156家、2020年上半年通过17家,平均每个省不到1家,这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资质标准过高,不适合市场要求;要么就是承诺制太苛刻,无法达到申报条件。承诺制先发证后考核做法不合常规:企业获证后中标被取消,中标的项目如何对待?国务院三令五声要求放管服,给企业减压,贵部明降暗加大难度,加大处罚力度,不合当前政策形势。
六、资质全部下放到各省审批不合理,部分重要资质理应由部里审核。
各省政策执行、审查标准不一致;各省管理能力、专家水平不一致;资质由部里审核把关严、含金量高,住建部有丰富的审核经验与组织审核的能力,多年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即使下放也应分批次逐步下放,让企业有个适应过程。重要专业如:设计甲级、施工总包一级(建筑、市政等),专包桥梁、钢结构等建议保留在住建部审批是必要的,这是对老百姓生命安全负责。
以上几点供部委相关领导参考,望采纳!
欢迎转发,利国利民!
2020年7月12 日
●住建部:资质“大变革”,施工总承包二级列为“准甲级”,三级列为“暂定乙级”....
● 住建部发文:资质正式大改,多项资质被取消/合并,新标准将于2021年1月实施...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