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 ① 中国+东盟,站了这对CP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来源:国际在线)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贸易受疫情影响下,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逆势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2.09万亿元,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一发展势头对我国外贸有哪些启示?下半年中国-东盟贸易如何保持增长态势?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又存在哪些挑战?
中国-东盟外贸合作在不少领域都有亮点。
农产品贸易上,2019年8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原产地规则、贸易通关协定、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等方面门槛降低,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370.5亿元,同比增长13.2%,拉动与东盟贸易增长0.8个百分点。
其中,泰国香米、榴莲,马来西亚白咖啡等商品在中国电商平台热销。业内人士表示,东盟国家的水果等产品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在数字经济方面,双方合作同样亮眼。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作为推动双边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成为新亮点。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表示,预计到2025年,东盟的数字经济将从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提高到8.5%。中国在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将成为东盟推动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
随着贸易比重的增大,中国-东盟关系已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趋势体现在双方的投资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东盟10国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方企业在东盟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建设了25个经贸合作区。今年1-4月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达39.4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43.3%,这也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投资额增速的3倍以上;同期,在前四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整体缩水6.1%的情况下,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
▲ 作为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泰中罗勇工业园已累计吸引130多家中资企业落户。(来源:新华社)
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主要是由于东盟自身的发展潜力、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以及在疫情期间良好的防控对外贸的稳定作用。
相关专家表示,东盟本身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领先经济体之一。截至2018年,东盟10国人口近6.5亿人;GDP总额2018年接近3万亿美元,增速为5.2%,显著高于全球其它地区。东盟作为生产基地的比较优势不言而喻,包括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在内等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外商前去投资。
对于中国来说,在疫情前景不明和贸易保护主义依旧盛行的背景下,外贸重心更需要放到周边国家。同时,中国本身较强的市场需求、完善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资源,对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更强,有利于双方展开持续性贸易。
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对疫情进行了良好防控,避免了由于疫情严重导致的贸易停滞等问题,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链紧密结合,实现了双边贸易的稳步增长。
逆势增长的成果,意味着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今年6月举行的第三十六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强调,将坚决致力于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继续加强与中国等伙伴国的合作。
▲ 中国已经同新加坡、缅甸、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建立“快捷通道”,维护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来源:联合早报)
双方的贸易合作虽然持续向好,但下半年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对东盟进出口的增长,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疫情问题。疫情的管控力度,是否能够持续保证疫情在可控范围之内,成为双边外贸是否能够持续进行并保持增长的重点。
供应链也是双方贸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东盟的许多国家供应链不完善,在疫情期间容易造成断链或是链条受阻等情况。
与此同时,地区安全问题同样成为重要的考量。当前国际环境更加恶化,在此背景下,经济贸易必然首先受到波及。
面对一系列可预测以及未知的问题,中国与东盟见得经贸往来究竟该如何发展?
首先,持续扩大地区卫生合作,坚决打赢抗疫攻坚战,不仅要控制住疫情,还要持续稳定住疫情。中国与东盟需加强疫情信息共享、病例追踪技术的分享,避免疫情对生产造成影响。
其次,加强产业链及供应链上的危机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相关专家表示,保证供应链畅通,这是政府和各企业家协会需要共同克服和解决的难题。要拓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就各国开放政策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通关便利化,加快供应链的疏通和管理,保障货物、服务和人员的持续流通。
对于地区安全问题,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表示,中国应发挥主动塑造的能力,加强同各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在东亚峰会等多边框架平台下加强与亚太及印太主要大国的协调,避免战略误判。
相关链接: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李晓红
责编/曹家宁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