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抗旱两难……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当前,黄河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近日,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黄河防御大洪水演练,通过一场高难度的防汛“模拟考试”,实施全河水库联合调度,创新洪水调度模式,取得了河道过流能力提升、黄河三角洲获得生态补水、小浪底水库排出淤沙扩大库容等多重效果。
文 | 林嵬 宋晓东 杨琳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河南频道,原文标题为《黄河防洪调度创新破局》。
这是7月8日拍摄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洪的场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
黄河下游过流“瓶颈”需突破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天气干旱及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一度降至1800立方米每秒,即使“小水”也可能“大淹”。200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经过19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回升到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扭转了被动局面。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进入汛期防洪运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恩慧说,由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河道冲刷效率大大减小,河床泥沙组成逐步粗化。
近10年来,受阻于粗沙层,下游河道过流能力仅提升350立方米每秒,进入了平台期。在黄河出现大洪水风险越来越大的当下,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手段,突破下游过流能力“瓶颈”。
这是7月8日拍摄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洪的场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局长魏向阳介绍,6月24日起,为期17天的黄河2020年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正式启动,小浪底水库逐步加大下泄流量,28日以投入运用以来的最大下泄流量5500立方米每秒下泄12个小时。30日,流量为502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通过黄河下游卡口河段,标志着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拓展了下游防洪空间、提高了防汛安全水平。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进入汛期防洪运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
创新防御大洪水调度模式
“大水出好河”,突破黄河下游过流“瓶颈”,必须利用水库蓄水塑造大流量“人造洪峰”冲刷河道。然而,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流域内旱涝转换频次快,水库蓄水不可多得,如何破解防汛抗旱这道“两难”选题?
这是7月8日拍摄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洪的场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说,利用黄河已建成的水库群,实施“一高一低”策略,进行大空间、时间尺度水沙联合调度,成为最优选项。
岳中明说,所谓“一高”,是指黄河上游青海龙羊峡水库进行最高水位蓄水调度;所谓“一低”,是指中游河南小浪底水库进行低水位调度。这种超过1500公里的大跨度水库群联合调度,可以收到多重效果。
一是可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量,塑造有利于下游河道冲刷的大流量过程;二是中游一旦出现大洪水,小浪底腾出了更大拦蓄空间;三是如果出现干旱,龙羊峡水库可以向中下游远距离输水;四是能将小浪底水库库内淤沙排出,扩大库容延长使用寿命。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进入汛期防洪运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中下游唯一能进行水沙综合调节运用的水利枢纽,其库容弥足珍贵。在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今年的调度中,黄河防总实施“反弹琵琶”式调度,小浪底水库先放清水,冲刷下游河道,再大胆贯彻“一低”原则,将小浪底蓄水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之下25米,利用浑水将部分库内淤沙排到下游河道,待来年汛前再利用腾库迎峰的大流量下泄过程冲沙入海,实现了泥沙的跨年度接续调度,成功扩大了小浪底库容。
截至7月21日,已累计排沙1.27亿吨。
大流量洪水下泄还进一步打开了黄河下游的生态调度空间,为河口三角洲和近海地区生态环境带来“输血型”改善。截至7月17日,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累计补水1.15亿立方米,补水量创历史新高。
湿地面积扩大7万多亩,河海交汇线平均向外扩移约23千米,河口地区的地下水位抬高1.3米,湿地沟壑劣五类水变为四类,黄河鱽鱼再次现身黄河口。
3
黄河下游防洪调度理念悄然转变
黄河下游豫鲁两省大堤之内,存在3154平方公里的宽阔滩区,这里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近190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长期以来,为保障黄淮海大平原的安全,黄河防洪调度偏重于确保大堤安全,而大堤内滩区的安全保障措施则相对滞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滩区遭受洪水漫滩20余次,滩区群众累计受灾800多万人次。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进入汛期防洪运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随着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的不断完善以及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防洪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此次黄河防御大洪水联合调度试验中,把保滩区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魏向阳说,试验证明,通过小浪底水库全力保滩运用,对30年一遇以下“上大洪水(来自小浪底以上洪水)”,基本可满足洪水不上滩;对30年一遇以上“上大洪水”,可有效推迟上滩时间,为群众撤离争取宝贵时间。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进入汛期防洪运用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岳中明说,这次黄河防御大洪水联合调度试验取得成功进一步拓宽了黄河防洪空间,也打开了调度思路,黄河防汛的保障范围和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为应对大洪水做好了准备,未来还可在丰富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尝试。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