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学习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下)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三
团队学习是一门需要长期实操升华的实践学问
团队学习不是一个学了理论,马上就能操作,特别容易上手的事情,但同时要想真正领悟团队学习催化的精髓,就必须走向前端设计,走向现场实践,而且需要长期实操,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反思、升华。
团队学习之需要不断打磨,因为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有主办方的企业高层不了解不熟悉团队学习的理念、流程、作用和擅长的地方,缺乏充分必要的沟通;对待催化的问题和目标缺乏准确清晰的认识,需求呈现的比较模糊;实施过程中,又会临时性反复性地变更需求和时间等,对设计好的方案和流程造成冲击,直接增加催化难度;部分参训学员可能并不是理想的受众群体,主办方拟定的研讨主题本身已然超出了学员的认知和实践边界。
从催化师自身看,尤其是新手,在设计和实操催化工具时,会发现用起来并不娴熟,理论理解的也没那么到位;面对相对复杂的工具,较难驾驭;现场学员接二连三出现理解偏差时,不善于及时圆场救场等等。实践出真知,这些都需要催化师在实操中不断打磨提升。
团队学习具备成熟的理论和相对固定的方法工具,但在实践中,却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催化师的自我提升不断创新。创新不只是单纯的脑力激荡,更是一份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创造性实践。
团队学习需要在形式呈现上创新。形式上的创新是要不断地刺激和调动学员的“肾上腺素”,使得学员可以较长时间处在一种新鲜、兴奋和专注的状态,确保研讨的流程性和结果的高质量。比如使用成果树这个工具,一般都使用方形的即时贴,而如果改用心型或果实型贴纸,则会让呈现画面看起来更加硕果累累和赏心悦目。
团队学习需要在流程设计上创新。2018年中化创新管理学院开发了“四诚工作坊”,今年在集团办公室的团队学习项目里中升级为“五诚工作坊”,新加入了“开诚布公”环节。该环节直接抛出面对两化融合的大形势,从部门和岗位角度,您有哪些期待、担忧和困惑的问题,引发在场学员很快进入研讨状态,彼此畅所欲言,共振心声,取得了良好效果。
团队学习需要在应用范围上创新。团队学习在推动战略转型,促进组织变革,改造企业文化,深化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团队学习的应用范围是否止步于此?答案是否定的。团队学习可应用的范围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拓展和深化,例如,2019年,中化创新管理学院联合宁夏组织部在组工系统率先开展了团队学习,效果奇佳,广受好评。
团队学习落下帷幕并不意味着团队学习画上了句号,对学员来说,要将研讨的成果带回到工作中去,去真实地改进和优化;对团队学习项目设计师和催化师来说,除了事前的精心准备、事中的临机调整,还要有事后的科学复盘。复盘完全符合PDCA的闭环法则,是提升能力,优化流程的高效法门。缺少复盘,催化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闪现的火花均无法及时总结升华出改进方案,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缺乏成熟的方法体系。复盘既是深化思考的绝佳工具,也是一种优良的职业习惯,不仅在团队学习中适用,在任何工作中都值得倡导。
比如,针对7-9人或更多人数组成的小组,大家研讨时会围绕在海报板前,而据现场观察,限于海报板尺寸限制,小组好几位学员插不进去,只能游离在外,这显然是不利于小组研讨。解决的办法是下次可以将海报板换成长白板,如此,小组成员就可以聚拢成一个都不少的半圆里。再如,小组里设置了组长,但是没有明显的标识,不利于催化师辨认。今后可以制作若干大徽章或臂章,由组长佩戴,作为区别。魔鬼藏于细节,集腋成裘,聚散成塔,看似不起眼,却是提升团队学习质量的步步阶梯。
随着实践的深入,催化师遇到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多样,现实中的很多情境并非自己当初设想的那么简单容易。团队学习催化是一场旷日持久又值得全情投入的修行,能看到问题其实来源于自我认识和感知的提升。我们相信,随着长期的实践积累沉淀,经验的不断丰富,理解的不断深入,终会有一天会越发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游刃有余。而在此前,作为团队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要以促动团队成员的生命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宗旨,常怀一份敬畏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多去观摩揣摩,多去思考钻研,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不辜负客户给予的每一次机会。
( 完 )
In Science We Trust
科学至上
新理念 新方向 新路径 新行动
学习|荐读|共享|回顾|要闻
空·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