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疫情又传一地,增至4省7市!国家卫健委主任带队"出征"!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自7月22日辽宁大连确诊此轮疫情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截至7月25日24时,疫情传染链已扩至4省7个城市,包括辽宁省鞍山市、铁岭市;黑龙江省鹤岗市、海伦市;吉林省长春市、四平市;福建省福州市。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7月26日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辽宁省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受孙春兰副总理委托,7月24日晚,马晓伟主任带队赶赴大连,连夜与辽宁省、大连市政府负责同志就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进展交换了意见。
据辽宁卫健委通报,7月25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1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大连市报告12例(普通型11例、轻型1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均为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例,均为大连市报告。
7月25日,铁岭市报告确诊1例,属普通型病例,是一名55岁女性,常住大连市,工作单位为大连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与该公司1名确诊病例在同一车间工作。
7月25日,吉林省通报新增4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大连返吉人员,其中四平市3例,长春市1例。长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为1979年出生女性,系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四平伊通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与大连首例确诊病例同在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打工。(此前报道:辽宁新增确诊13例,大连疫情传染链已扩至东北三省6个城市)
7月25日,福建省报告新增省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辽宁省输入(福州市报告)。
此前,7月24日,辽宁鞍山、黑龙江鹤岗和海伦各报告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大连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至此,大连此轮疫情已扩散至4省7个城市。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3亿多人患有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近年来,乙肝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药治疗乙肝重点应抓住以下六点。
抓住特性重点,一以贯之。乙肝病毒中医称之疫毒,疫毒之邪侵袭人体的部位主要是肝脏,致肝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围绕治肝和解毒这两大中心任务。治肝主要以补肝养血、柔肝稳肝为主,常选用逍遥散为主方。疫毒主要以热毒或风毒为主,热毒当清热解毒,常选用田基黄、矮地茶、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药;风毒当息风解毒,常选用蝉蜕、牡蛎、全蝎、蜈蚣、露蜂房等药。
明确病变部位,协同治疗。疫毒之邪侵入人体,首入于肝,渐及于脾,久之及肾,形成肝脾、肝肾同病。故在治疗时应辨明病变波及脏腑,渐次协同治疗。如病及于脾胃,在上述治疗方药的基础上合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病及于肾,偏阴虚者合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合济生肾气丸。病及于胆,加金钱草、茵陈等药。然肝之疏泄、脾之运化、肾之排泄均需肺之宣发、肃降加以完成,故在协同治疗的同时应将“宣肺”贯穿始终,在拟定的治疗方药上适当加入1~2味宣肺之药,如桔梗、枇杷叶等。
明确病邪性质,定向治疗。疫毒之邪侵入人体,缠绵难除,久而久之,内致气、血、精、津液紊乱,外致寒、热、虚、实、毒错杂,虚、热、湿、痰、瘀、风等乱象丛生,故应明确病邪性质、定向治疗。临床上除治肝解毒和宣肺外,补虚常加黄芪、当归、黄精等,利湿常加土茯苓、泽泻、五苓散等,活血常加赤芍、虎杖、穿山甲等,化痰常加二陈汤等。
中西医理论互参、从西用中。借助西医学对乙肝的理论认识,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西医学认为乙肝病毒为嗜肝病毒,人体感染后通过血液循环宿主在肝细胞膜上。中医认为疫毒侵入人体后入血分和阴分。故在治疗单纯性的慢性HBV携带或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时,加强凉血活血的治疗,凉血活血必须要选用犀角或羚羊角之类。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中医认为应从瘀热发黄去认识,重点应以活血为主,常用赤芍、生地、茜草等药,且赤芍应重用。中医学认为白蛋白是一种精微物质,为脾胃所化生。故在治疗低蛋白血症时应重点健脾益胃,常选用参苓白术散加蝉蜕、僵蚕、蜂房、全蝎等蛋白含量高的虫类药物。
遵从检测数据,以据假症。有些乙肝病人没有或少有临床症状或体征,仅以检测数据诊断。这种情况下,中医可通过根据数据假设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进行辨证论治。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为主的肝酶增高症,是肝功能受损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肝功能受损最有可能会出现乏力、气短、食少或厌食、肝区隐隐不适或作痛等症状,临床根据这些症状结合舌、脉象进行辨证论治。常辨证为脾胃受损、中气不足,或肝阴血亏损、中气不足。前者常以六君子汤合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后者常以逍遥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偏低或白蛋白倒置,是肝功能严重受损、失代偿的重要标志之一。失代偿最有可能会出现腹水、水肿、尿少等症状。在治疗时除健脾益胃、升白蛋白外,还应加强淡渗利湿、利水消肿的治疗,常合胃苓汤,且重用茯苓。
脾大、脾功能亢进,也是乙肝性肝硬化常出现的体征之一。脾大、脾功能亢进最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的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等症状,在治疗时还应加强收敛止血的治疗,常加白及、三七粉、槐花等药。
认识肝脏本质,精准治疗。肝为“体阴用阳”之体,“体阴”易耗,“体阳”易散。进入人体的药物和各种饮食物均需肝之“体阳”代谢,故药物能治肝病亦能伤肝体。因此治肝之药还在于少而精。一是用药数量和剂量要精准,中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进行精准遣方、选药、用量,以最小有效量为主。二是不要滥用药物,原则上单纯的乙肝病毒携(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且无肝功能损害和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不需要服用药物,只需加强平时的保养和肝功能、肝脏超声监测等。三是治肝之药服用方法有讲究,一般隋况下均以空腹服为主。服药前适当活动5分钟以上,将肝藏之血调出于肝以载其药;服药后静卧、坐5分钟以上,使载药之血迅速回归于肝,直达病所。
医案举例
肖某,男,72岁。2015年10月20日首诊。患者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主要以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高出正常值3倍多,后在我院门诊某西医处进行甲胎蛋白、肝炎(乙肝和丙肝)病毒定量定性、自身免疫以及腹部超声等针对性检查,排除了其他可能性疾病,并予以西药保肝、降酶、补充能量及中成药五脂胶囊等治疗。一月后复查肝功能未有明显变化,于是转来我处要求中药治疗。患者除时有睡眠不好外无其他任何自觉症状,查其舌质淡尖微红苔薄白脉细缓,此乃中气不足、肝郁血虚、风毒内扰,予以补中益气汤、逍遥散加减。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陈皮15g,党参18g,柴胡10g,升麻10g,当归15g,茯苓30g,薄荷15g,郁金20g,板兰根30g,蝉蜕12g,枸杞子15g,僵蚕15g,枇杷叶12g,甘草6g。五剂,两天—剂。
2013年11月1日二诊,患者诉服五剂后感觉良好,睡眠好转,无其他不适。原方继进10剂。
2015年11月22日三诊,复查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在内的各项指标均正常,嘱其停止服用药物,加强保养,门诊随访。
唐某,男,18岁,大学生,2016年7月16日首诊。患者体检发现乙肝两对半大三阳,肝功能基本正常,几乎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患者父母要求治疗。中医辨证拟疏肝行血、凉血解毒,方选逍遥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30g,白术15g,薄荷15g,羚角粉(冲服)5g,生地15g,知母15g,短地茶30g,土茯苓30g,泽兰20g,栀子15g,金钱草30g,田基黄15g,枇杷叶12g。三付,水煎服,两日一剂,日三次,每次服150ml。
2016年7月23日二诊。原方去薄荷加虎杖15g,十剂。嘱其每次服100ml,日四次(即早、中、傍晚、睡前)。
2016年8月12日三诊,患者复查肝功提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增高,两对半呈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上方去栀子加黄芪30g,十剂。患者间断一段后又服十剂。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两对半提示乙肝表面抗原阴转、乙肝表面抗体形成,即告治愈。
三甲结语:这样的“回复”,不知叫“乃打毛”的网友网友是否满意。三甲同样也希望能为更多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打开另一扇门。提醒,建议文中所列处方不要自行服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治疗。(三甲传真综合北京日报、国家卫健委官网、@大连发布、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还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绝悲剧,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三甲传真后,每天早上锁定这里,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医学科普开始。
投稿邮箱为:wq8302@sina.com
最后,经常有朋友留言咨询疾病,为了更好地与大家互动交流,三甲专门开通了“三甲学堂”,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解疑答惑。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三甲学堂,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投稿邮箱为:wq8302@sina.com
喜欢三甲,请点“在看”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