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民营企业出海系列③ 这些“锦囊” 民企出海常备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华为5G推进受阻”“华为芯片即将断档”……
近期但凡搜索华为,媒体上诸如此类的消息不断。除去负面新闻关注度更高、媒体“信息茧房”的因素,现实中,华为的海外“冒险”的确进入了hard模式。
与华为“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企并不少,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国市场遭受全面打压,意味着出海民企的“渡劫期”仍在继续。
那么,民营出海遭遇困境,“拦路虎”究竟是谁、有多少只?企业又该如何应对,顺利“飞升”?
华为海外持续拓展,以中国香港为突破口,接连打入俄罗斯、拉美、东南亚市场,以分布式基站形势打开欧洲大门之后,正式进军通信设备大本营——北美市场。
然而,华为刚在北美“站稳脚跟”,接下来的剧情正如媒体报道:随着华为实力的增强,占据“蛋糕”的份额也逐渐扩大,也由此遭受到美国政府的“问候”。从人才到领导,从研发到技术,从设备到市场,华为面临的海外“围追堵截”,不要太全面。
其他民营企业,例如近期另一家不幸“中枪”的民企——字节跳动的明星产品TikTok美国市场被狙,同样是由于市场份额的上升,官方给出了“威胁国家安全”理由,以此对当地业务进行行政干预。
除了当地的政策性因素,中外文化差异成为民企出海的另一只“大虎”。
说起文化差异,龙的形象就是典型的例子。“龙图腾”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存在差异,属性南辕北辙。中国形象里寓意权威、王者之象,在西方却是“暗黑、邪恶”的代名词。
“十里不同音”,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习俗实属正常,但是落在企业海外发展层面,却极易引发当地市场对于企业品牌等方面的误解,这在企业录用当地员工上尤为明显。
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半数出海民营企业存在“中外员工之间因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造成相处与沟通方面障碍”等问题,三成企业则反映“当地员工因民族宗教、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造成影响”。
另外,目标市场的社会环境是否稳定、企业本身是否诚信经营等同样是民企出海的重要影响因素。
俗话说,“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出海的进程中,无论风浪多高,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成为安身立命之根本。
对于科技企业,如华为等,过硬的技术成为发展的重心。近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三天内相继访问了四所国内知名大学,与专家学者就科技创新、合作进行交流,对“产学研结合”的重视可见一斑。
其次,积极关注当地政策,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未雨绸缪在民企出海方面不是危言耸听。有业内人士就表示,中企要将地缘政治风险纳入常规风险管控框架,密切关注海外国家的政策变化,尤其要关注和中国关系较密切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加速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并优化国际化布局。
第三点,是加强民营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这方面,“老干妈”成为走出国门的范例。作为调料界的“国民女神”,老干妈在国外同样人气爆棚。在价格和品质受到海外市场欢迎的情况下,老干妈展开跨界营销,与纽约时装周合作,推出带有老干妈logo的定制卫衣,为自己的海外形象打上“潮酷”tag。这场走秀后,老干妈在某面向海内外市场的电商平台营业额比此前增长240%。
与此相反的,则是财务造假、产品质量问题等带来的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甚至对出海的民企整体形象产生损耗。如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对北美上市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另外,出海民企可通过开展慈善项目,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从而在文化差异中,提升好感赢得信任。
相关链接: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李晓红
责编/于慧宸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