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一带一路”发生了这些大事(8.24-8.28)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习近平向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致口信
8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致口信。习近平在口信中表示,阿尔维总统专门致函祝贺中巴经济走廊政党共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召开,充分体现了对中巴关系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对此表示赞赏。习近平指出,中巴政党经常开展友好协商,不断凝聚政治共识,有利于推动走廊建设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华社)
李克强出席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视频会议。李克强指出,澜湄机制成立4年多来,合作从快速拓展期进入全面发展期,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就加强澜湄合作提出将水资源合作推向新高度、拓展贸易和互联互通合作以及深化可持续发展合作等六点倡议。(新华社)
商务部:如期签署RCEP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8次部长级会议27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如期签署RCEP将有力提振发展信心,为区域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确保本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后发表的联合媒体声明表示,RCEP协定将对推动疫后复苏、维持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王毅同库雷希举行第二次中巴战略对话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1日在海南保亭同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举行第二次中巴战略对话。王毅说,双方要保持高层接触和密切战略沟通,高质量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在数字、卫生健康、金融、缓债、农业、减灾等领域合作,共同实施好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协议,推动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库雷希说,巴方愿与中方共同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全力推进巴中经济走廊建设。(新华社)
中方吁澳方客观理性看待中澳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新提出的一项法案或将影响中方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签署的“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方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成功的合作实践,有力地增进了双方民众福祉。澳方应当客观、理性看待中澳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不要给中澳之间正常的交流合作人为设置障碍。(外交部网站)
中巴经济走廊政党共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举行
中国共产党同巴基斯坦朝野主要政党及地方政府代表20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中巴经济走廊政党共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向会议致贺信。会议通过《中巴政党推动高质量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合作联合宣言》。(人民日报)
全国科技活动周推出“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
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23日启动,“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也同期推出,8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今年是“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第六次举办,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进新加坡、韩国、奥地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挪威、英国等国的科普场馆、科研机构、科学中心科普资源,为观众带来科普展览、科普演讲、科学表演秀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中国新闻网)
服贸会将举办论坛及洽谈活动190场
8月27日召开的服贸会新闻通气会透露,截至目前,2020年服贸会将举办论坛及洽谈活动190场。其中,4场高峰论坛、134场行业论坛及洽谈活动、29场境外国家和地区专题活动、18场省区市主题活动及5场晚间活动,活动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引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北京商报)
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持续加快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5.1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拉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8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业内指出,工业利润增速已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增速逐月加快,折射经济回升向好信号持续增强。(经济参考报)
前7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1亿吨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5亿吨,同比增长6.0%,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4.2%,增速较6月放缓2.1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长10.0%,加快1.6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82万标箱,同比增长4.6%。1-7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1亿吨,同比增长1.4%,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0.5%和3.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亿标箱,同比下降3.8%。(交通运输部网站)
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活动举办
俄科技创新年于26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启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共同出席开幕式活动。孙春兰指出,科技创新年计划实施活动已超过1000项,充分体现了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巨大潜力。戈利科娃表示,科技创新年的举办,必将有力促进“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推动两国关系高水平发展。(人民日报)
王毅:办好中意“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
当地时间8月25日,对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罗马同意外长迪马约举行会谈。王毅表示,聚焦“一带一路”合作,利用好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加速企业家复工复产,办好明年中意“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可视成果。(外交部网站)
塔吉克斯坦现任总统拉赫蒙被提名为下一届总统候选人
塔吉克斯坦独立工会联盟8月26日在首都杜尚别召开代表大会,提名现任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参加即将于10月11日举行的总统选举。拉赫蒙成为第5位公开亮相的总统候选人。埃莫马利·拉赫蒙出生于1952年,1994年当选塔吉克斯坦总统,并分别于1999年、2006年和2013年连续三次赢得连任。(人民网)
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年会推迟至明年夏季举行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6日宣布,考虑到疫情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该论坛2021年年会将从明年1月推迟至明年夏季举行。世界经济论坛当天还宣布,明年1月底,论坛将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高级别“达沃斯对话”,邀请全球主要领导人分享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同时,在保障与会者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论坛将尽快公布有关2021年年会举办的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新华网)
吉尔吉斯斯坦宣布允许中国等31国公民入境
吉尔吉斯斯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1日宣布,吉方已于20日开始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31个国家公民入境。指挥部说,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减少,疫情趋于稳定。吉政府先前简化了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的入境手续和条件,只需出示在吉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证明、在吉永久居留证、赴吉医疗证明等任意一种即可入境。(人民日报)
上半年俄罗斯农产品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长35%
今年以来,俄罗斯约67%的出口禽肉发往中国,迄今对华禽肉出口额已达到去年同期的7倍;前7个月,中国通过满洲里海关进口俄罗斯食用油的货值同比增长1.2倍;上半年俄罗斯农产品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长35%。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俄罗斯农产品和食品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的地位继续巩固,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新亮点。(人民日报)
中缅两国启动政府间联合科技研究合作项目
中国驻缅甸使馆和缅甸教育部26日在内比都启动首批中缅政府间联合科技研究项目。根据2018年中缅科技合作联委会共识,中国科技部和缅甸教育部将在农业、新能源、传统医药、环保、防灾减灾、饮水安全及计量和标准能力建设等7个领域,支持双方科研人员开展10个联合研究项目,中国科技部将为此提供支持。(人民网)
贵州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推动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等,建设跨境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基地,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等。(贵州日报)
临港新片区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一年以来,按照“系统改革、集成创新”原则,临港新片区一系列改革有序推进。据介绍,今年以来,临港新片区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制度创新协同发力,确保了“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区域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从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人民日报)
海南自贸港享受个税优惠管理办法发布
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根据办法,适用个税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包括人才管理部门认定的人才或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贸港收入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才。优惠政策从2020年1月1日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央视网)
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资本8138亿元
记者25日从陕西自贸试验区了解到,截至2020年7月3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67288家,为原存量市场主体的2.6倍,新增注册资本8138.23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796家。三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先后形成改革创新案例394个,其中,“微信办照”“铁路运输舱单归并”等20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53个案例已在全省复制推广,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中国新闻网)
云南提出将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支点
云南省近日印发《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决定》提出,到2025年,云南全省物流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2万亿元,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到2035年,建成连接中国内陆,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和物流枢纽。(中国新闻网)
2020厦洽会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
2020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举行。本届大会已明确主宾国为菲律宾,主宾省为山西省。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境外投资展区已有英国、德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今年的厦洽会携手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云平台,覆盖国内各成员单位及境外40多个主要参展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
唐山曹妃甸港首发中欧班列
8月26日,河北唐山曹妃甸港通往欧洲的“唐西欧”中欧班列(曹妃甸—西安—莫斯科/塔什干)从曹妃甸港通用码头铁路场站顺利启程。这是由唐山开出的首列经西安通达欧洲的中欧班列。该趟班列搭载的货物主要为自行车和汽车配件、PE隔板、轮胎、电视机架等。(经济日报)
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000列
8月26日,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日用百货、医用口罩、花卉等货物的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发往荷兰蒂尔堡,这是从成都始发的第6000列中欧班列。2013年,第一列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抵达波兰的罗兹,目前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已联接起55个境外城市和16个境内城市,每天最多能达到8列,对稳就业、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央视网)
洛阳首趟中欧班列正式开行
8月2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自洛阳发出的首趟中欧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正式开行,这标志着洛阳再添一条国际开放大通道。该趟班列从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驶出,经满洲里出境后驶向俄罗斯巴尔瑙尔。班列上搭载的是中国一拖出口俄罗斯的YTO大马力轮式拖拉机,装满10节集装箱的拖拉机将历经约7000公里的行程,用时20天左右抵达终点。(河南日报)
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3000列
8月26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服装百货、口罩、防护服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今年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3000列。当天,该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达3018列,同比增长41%,较去年提前80天突破3000列。(新疆新闻报道)
斯里兰卡首都排水项目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北部地下排水项目新穆特瓦尔工程盾构隧道全线贯通。据介绍,新穆特瓦尔隧道长778米,采用了最先进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技术。该项目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这一工程是斯里兰卡政府关注的重要民生项目,科伦坡北部5万多居民将从中受益。(新华网)
加纳滨海大道项目改造工程开工
日前,加纳滨海大道项目升级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市举行。该工程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加签署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该工程隶属加纳阿克拉智能交通项目,是西非滨海国际通道重要组成部分,被归类为M3级路线。该工程全长26公里,将贯穿阿克拉多个人口集中、交通复杂的滨海地区。升级改造后,辐射区域内400多万人口,出行条件将得到改善。(经济日报)
中企承建南太平洋第一高楼整体亮相
近日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南太平洋第一高楼”——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1&9地块办公楼整体面貌亮相。办公楼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的城市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29135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办公、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目前,办公楼正全面进行电调试,调试完成后将正式交付使用。(首都建设报)
中国援助项目助力哥斯达黎加解决饮用水短缺难题
近日,由中铁四局市政公司承建的中国援哥斯达黎加城市供水项目通过中期验收。该项目为两国建交以来的第3个援助项目,也是中铁四局在哥斯达黎加承建的首个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卡尼亚斯市供水不足和贝贝德罗市居民用水砷原素超标的现状,两市数万市民将喝上“放心水”。(中国新闻网)
中缅原油管道累计输送原油3312万吨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石油在缅甸最大的投资项目,包括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和马德岛配套原油码头工程。截至今年6月份,原油管道累计输送原油3312万吨,天然气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330亿立方米,原油码头首站马德岛从昔日的原始小岛发展为30万吨级大型现代化原油港口。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已成为“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先导示范项目和中缅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新华网)
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主跑道施工完成
近日,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的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主跑道施工完成。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是乌最主要的国际机场和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机场现有设备设施老化及客货运吞吐量不足等问题,将使货运吞吐能力从5万吨增加到10万吨,旅客服务能力将从目前的120万人次/年提升到300万人次/年。(中国一带一路网)
北极高烧不断,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及其邻近区域气温的破纪录事件频繁发生。
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测得38℃的高温,打破了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
维尔霍扬斯克号称“世界上最冷的村庄”,其六月最高温度的平均值一般在20℃左右。今年的气温相比往年平均气温高出18℃,而且这还是在没有步入盛夏的6月。
北极变暖不仅影响北极地区,还对中纬度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世界人口的密集区,在北纬20度 65度的温带和亚热带区域内居住着全球约80%的人口。北极变暖后,北极和中纬度地区的温度梯度减小,导致大气的正压性增强,易导致中高纬度地区极端天气的发生。
研究表明,北极变化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强降水、暴雪、霾日数等密切相关。比如,在北极加速变暖的阶段,美国东北部发生强暴风雪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
然而,北极的命运并非已成定局。面对挑战,人类社会也不是束手无策。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国际社会联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决心已经显现。随着此后《京都议定书》、“巴黎路线图”、《哥本哈根协定》、《巴黎协定》等国际性公约和文件的出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此问题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向绿色低碳转型互为促进。中国是气候变化领域坚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特别是在控制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温室气体达峰等方面。中国国家能源局亦在2020年4月1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毫无疑问,上述行动将对北极变暖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国际社会需要尽可能地协调一致共同行动。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编/李怡然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