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如何实现“三方共赢”?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政府间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 2018年10月26日,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来源:人民网)
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企业是实施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主体。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的企业基于“互补、互利、开放、包容”的原则,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各自的经营优势,将中国企业的优势产能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东道国的发展需求。
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发达国家企业和中国企业各有千秋。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创新能力、管理理念和国际化运营经验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尽管中国的工业部门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端,但中国制造的成本控制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优势明显,能够提供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技术和成套设备,更能契合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三方市场合作使发达国家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将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和价格优势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强大的基建能力和“优质优价”的装备,加快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三方参与者最终实现互利多赢。
从商业实践来看,第三方市场合作呈现出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项目规模大等特点。在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过程中,中外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项目需求,选择了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涌现出一些较为成功的合作案例。
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增强了中外企业建设和运营大型合作项目的能力。国家发改委将这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归纳为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结合类和战略合作类五种类别。
2019年初启动的刚果(布)1号公路特许经营项目是中国、刚果和法国三方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法国EGIS集团和刚果(布)政府联合组建运营公司,采用TOT模式参与该公路特许经营,负责该公路的收费运营、道路养护及大修,预计在30年的运营期限里,营业收入将达60.7亿欧元。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在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部分股权并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后,与葡萄牙电力公司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而且,三峡集团将自身的投资优势、管理优势和葡萄牙电力公司在拉美的业务网络资源优势相结合,成功进入了全球第二大水电市场——巴西市场。
目前,三峡集团在巴西已拥有7座水电站和11座风电场1家电力交易公司,总权益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成为巴西第二大私营发电企业。
中日韩三国地理位置毗邻,近年来在开拓第三方市场方面更是合作密切。
中韩企业海外合作稳步推进,中石化与西班牙联合技术(TR)、韩国韩华工程建设公司组成联合体,参与了中东地区最大的炼油厂科威特阿祖尔炼油厂项目建设。中韩企业在厄瓜多尔太平洋炼油厂项目、越南山阳港、埃塞俄比亚通讯网和电网建设等项目上也开展了有效的合作。
中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石化曾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合作,共同中标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炼油厂阿特劳炼油厂三期的EPC总承包合同,工程总价约17亿美元。《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的签订,为中日之间的务实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日企业正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等有合作潜力的区域以及基础设施、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寻找商业机会,未来将在更大的领域里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 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英双语版《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金融机构不断强化融资支持
▲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期已正式投产。(来源:诺瓦泰克公司官网)
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对第三方市场合作仍有顾虑。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如何使这个新生事物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探索。
发达国家是中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主要合作对象,但一些发达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仍然持有怀疑态度,基于自身利益对合作设定了一些前提条件,增加了双方就共同项目清单达成一致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业务空间。
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实现中国的产能优势和发达国家技术优势的结合,但这也被一些西方政客解读为中国试图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获取西方公司的知识产权,使得一些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开展合作方面顾虑重重,制约了第三方市场合作范围的扩大。
第二,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跨文化沟通、标准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三方市场合作固然有利于实现中外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但也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不仅需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商业环境和法律体系,也必须了解外方合作企业的经营理念、治理架构及其所在国的规制要求。
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在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过程中,合作双方在技术标准选择方面容易产生分歧。
尽管中国标准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项目所在国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相对较易认同西方的技术与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合作的难度。
第三,项目所在国商业环境变化以及环保问题的挑战。
一些项目所在国依然存在政局不够稳定、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政权更迭和政党纷争都可能对经济政策与投资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政府机构效率低下也会增大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从而给项目实施与预期收益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果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对环境因素考虑不周,就极易陷入被动,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而且也会使项目进展受阻。
首先,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间协商与对话机制,在政府间高层对话框架下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重要企业之间的共商机制,明确优先合作区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实施方案。
政府部门应当整合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源,编制有关合作伙伴国的法律制度、海外投资规范以及第三方市场国家营商环境、法律体系、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数据库,提供给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共享,增加中国企业对合作伙伴国法律和商业规则的了解,提升企业对第三方市场国家合作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降低参与国际合作的风险。
第二,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并加强合规管理。
为了更好地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开展合作,中国企业应当苦练内功,通过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改善产品性能、提高工程质量、扩展融资渠道等方式,增强中国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重视法律规则和投资规范,中国企业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要与合作伙伴经常就此进行沟通,尊重发达国家的商业规则,强化合规意识,注重合规经营。
第三,充分调研第三方市场国家的营商环境和合作项目并做好风险评估。
中国企业在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之前,应当研读国际组织和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的相关国家风险报告,与拥有当地经商经验的企业进行交流,并通过公开信息、委托咨询、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税收制度、劳工政策、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对合作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防范预案。
最后,项目规划和实施中关注当地的民生诉求。
在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参与合作的中外企业都应当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建立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联系和有效沟通。
要加强对当地民生状况的关注,肩负起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尽量满足当地对就业、环保、本地化等方面的诉求,使项目的社会效益得到更大程度的显现。
【资料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0期、中国一带一路网
【文章作者】万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世界能源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永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世界能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