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建系掌门,如今能否再掀基建狂潮?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新浪财经、基建通大数据
作者:川,转载请注明来源!
基建领域最近有件大事,咱们一起来看下:
近日,平安旗下全资子公司——平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建投”)正式对外宣布成立。筹备已有半年之久的平安建投是平安旗下唯一一家专注于基础设施领域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平台。从下面截图可以看出,平安建投的董事长是鲁贵卿。
董事长是鲁贵卿
为什么要成立平安建投?
为什么要成立平安建投?
首先,从大背景来看,国家目前大力布局发展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建设投资,中国平安作为大金主,自然不愿错过这个风口。
其次,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当然了,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和理财。别的不说,就说2019年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7946亿元,可谓是实打实的大户人家。不过大家知道,资本都有逐利的天然属性,这些钱进来也是需要增值的,而基建一直以来都承载了大部分金融集团中大量资金的投资去处。
因为保险资金的投资偏好与基础设施项目高度契合,尤其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与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等独特优势天然匹配。一是在资金量上,保险资金体量较大,能够满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需求;二是在投资期限上,保险资金偏向长期投资,具有其他机构资金不可比拟的优势;三是在投资收益方面,保险资金要求相对适中、稳健的资本回报,与基础设施项目的特征恰好契合。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次并不是中国平安第一次涉足基建领域,其实马明哲(中国平安董事长)早已觊觎基建多时,一方面中国平安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增长版图;另一方面中国平安之前就已经投资京沪高铁(中国最赚钱的高铁),所以尝到了甜头,但是那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式的甜头肯定不是马明哲想要的,所以此番成立平安建投,大家应该看到了其决心和野心。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平安想要投资基建,自然不缺钱。但我们都知道,基建业务也有自身特性:
第一,如今的基建领域竞争已经白热化,且利润率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高。而险资比较保守,对利润率要求较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第二:基建项业务势必离不开跟政府方/其他资源方打交道,更需要和上下游产业链保持友好的合作。谁有这能耐?
上面谈到大背景,以及中国平安自身实力,外加决心,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的条件(万事俱备),而此时只欠东风(即人和),这个东风就是鲁贵卿。
基建领域的高手
基建领域的高手
这个人有多厉害?咱们先来看下履历:
鲁贵卿,男,1958年1月22日生,汉族,河南省长葛市人,毕业于广东社科院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1993年07月,任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大亚湾建设公司经理;
1996年02月,任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一公司经理;
2002年01月,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副局长;
2002年12月,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局长;
2005年07月,兼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党委副书记;
2007年09月,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4年12月,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2017年02月,任中南建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
2019年12月,任平安建投董事长。
鲁贵卿,人称鲁局,是他一手将中建五局带起来的。通过履历,大家可以发现,鲁贵卿曾是中建系(五局)的掌门人,并且也曾在中南集团效力,至于其有多厉害,咱们再来看坊间对他的评价:
据公开资料显示:
2002年中建五局资金极度紧缺,已资不抵债,举步维艰。在这样的困境下,鲁贵卿只身一人到岗五局,履行国企扭亏脱困、进而做强做大的艰巨任务。8年时间,五局合同额增长32倍,营业额增长12倍,利润总额增长367倍,形成了惊世的85°发展曲线。中建五局也因此多年位列湖南省百强企业前10名,该事件还入选哈佛大学经营管理教学案例。中建三局、八局一直是中建工程局里面的第一梯队,后来,鲁贵卿用了几年时间,把中建五局也带到了第一梯队,让(三、五、八)并驾齐驱,可以说鲁贵卿是功不可没。
鲁贵卿2017年加入中南,在此之前,他在中建做了24年。业内流传鲁贵卿是中南集团老板陈锦石八顾茅庐才请来的。其也是截至目前,中南集团最高规格的人才引进。他善于整合资源,更加有战略眼光,后期编写过不少工程管理、成本类的书。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