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理人学习吧
通常,在编制投标标书时,不少人都认为技术标好不好都不重要,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响应招标文件的需要做做样子而已。
真的如此吗?
其实,这不是事实。技术标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相当重要的,有些技术标的好坏甚至对投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是我们通常容易忽略且一直没有给予技术标足够的重视而已。
在投标阶段,技术标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做好技术标,二是为商务报价提供技术经营。
那么,问题来了。
在了解如何做好技术标之前,我们必须先得知道好的技术标有哪些标准。这个是众说纷纭,个人认为技术标好坏最为关键的评判标准有二条:
- 是否完全满足业主对技术标的各项要求,即所做技术标是否紧扣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
- 是否为本项目的商务报价提供合理的人材机等报价依据以及必要的各项重大措施等准确数据。
为了满足以上标准,个人认为做好技术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关键因素,如果做技术标时抱着“心不在焉,马虎应付”的态度,那么即使其它条件非常好,自身能力最强,也会由于内容不能较好地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施工工艺和措施不能很好地适合所做项目的实际情况、不能给商务标提供有效合理的各种数据等诸多因素导致技术标的质量不高。因此,态度是做好技术标的第一要素。一般而言,业主的招标文件对技术标有较为详细的要求,我们在做标时,不能仅凭经验和感觉,而是需要仔细研读招标文件中业主的相关详细要求。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保证整个技术标不跑偏或有所遗漏。因此,我们可以说,仔细领会招标要求是做好技术标的基本要求。
对于某些项目而言,工地考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投标的结果。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工地考察这项内容要么不被重视、敷衍了事,要么因考察人员不懂专业知识而抓不住考察重点。最后,导致报价过高、过低或技术方案不适合所投项目的实际情况等问题。
如果仅通过谷歌地图上看到的地貌来推测或考察时现场远处粗看,本项目沿线到处都是“石山”,且路基开挖石方量也极大。因此,就可得出本项目主要可利用路基岩石挖方和利用最佳运距来布置石料破碎场,从而大幅降低所用石材成本的结论。
但实际情况真如此吗?
非也,绝大多数看似“石山”的材料其实是沙山或者是不合格的石料,整个全线将近300公里,也仅有3、4处位置的石料是合格的,且路上开挖的石方也因质量不佳而无法作为公路施工骨料使用。如果本项目当时没有进行仔细、专业的现场考察的话,那报价就会严重偏低。
因为本项目靠海,地质条件差、且地下水位高,而安装的管线直径又不大。因此,如何开挖和降水就成了影响报价的关键因素。
在派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考察和调研之后,发现本项目不但需要大量的排水措施,关键是还需要数量巨大的支护措施才能进行有效地施工作业。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的这些信息,不但有效地避免了技术方案的工艺缺陷或者说不切实际,而且也避免了报价过低情况的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说,工地考察不但必要,而且还需要派出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考察才最为合理的,某些时候它甚至是决定投标成败的关键。
我们不难理解,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不但能保证写出较好的施工方案,而且也能为商务报价提供较为准确和切合实际的材料与数据。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毕竟投标项目囊括的工程和领域很广,而个人的经验却是有限的,并且科学技术日异月新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也必须随之前进。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多去各类在建项目观摩学习,在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确保能持续提供较好质量的技术标。总之,施工经验有利于做好技术标,而学习能力却是持续做出好标的有力保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管个人怎么有经验,怎么学习,也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因此,在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利用团队和企业资源相互协调合作,以求各个环节和数据更加完美和精准。这两种精神可为做出好技术标提供充分的保证。
什么?技术经营,还没中标,哪有什么经营。再说,即使有经营也是商务标才有的啊。上面这种想法很常见,但这是一种误解。尽管一切经营其最后一般都会体现在商务上面,但是不代表这全部都是商务经营,而没有技术经营的存在。
技术经营主要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和提前技术预测,为商务报价的不平衡报价提供支持和数据,为确保商务报价更具竞争力而提供合理可行且较低成本的技术替代方案等。在投标阶段做好技术经营需要以下前提条件:一是让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人员考察现场;二是通过现场考察综合设计资料,较为准确地预测业主提供的BOQ里面哪些量是实际量,哪些有较大的虚量,哪些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大概率会增加,哪些工作可以或会大概率大幅度减少;三是判断出哪些作业在施工中大概率可以得到工程师和业主的变更批准许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