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访问 | 姚培生:防范风险,“一带一路”建设还应配备多把“钥匙”
中国丝路通,是全球第一家基于微信系统的大型投融资并购项目交流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项目发布与搜索功能、强大的会员通讯录功能,解决了留项目——项目信息驻留问题,留人——群友流动性大问题。
紧密合作,互为依靠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8年时间。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2.8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5万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1万家,2020年当年实现直接投资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占同期流量的14.7%。
2013至2020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1398.5亿美元。
即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上,将就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安全、全球经济治理等议题进行探讨。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怎样的困境?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有哪些机遇与挑战?疫情之下不确定性增多,如何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与安全的“双驱轮动”?围绕以上问题,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近日专访了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
三大领域亟须加强全球治理
国是直通车: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怎样的困境,又该如何破解?
姚培生:全球治理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最复杂的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本届联大上说:“我们正处于深渊的边缘,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可见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我认为,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最大困难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既不愿意遵守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又不愿意认真听取国际社会,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正义呼声和各种治理方案。
从本质上讲,全球治理就是解决紧迫问题的系统工程,靠少数国家不行,靠部分国家也不行,只有整个国际社会都参与进来才能达到目的。当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但我认为,从重要性和紧迫性角度看,安全、经济和生态三大领域问题应该放在优先治理位置,因为这三大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安全领域,由于美国随意退约,国际军控领域可能出现失控导致重大冲突的危险。美国和北约长期以来对主权国家进行非法军事干涉,不但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而且刺激了恐怖主义等极端势力蔓延,迫使整个国际社会为美国买单。
在经济领域,美国“逆全球化”势头盛行,实施“美国优先”的利已主义政策,滥用金融和贸易大捧,使国际合作原则和体制遭到严重破坏,世界上贫困鸿沟加深扩大。古特雷斯在9月21日联大会议上讥讽“富翁乘飞船去太空兜风,而数百万人在地球上挨饿”。
在生态领域,从陆地到海洋到大气,整个地球环境在恶化,如不共同治理,人类发展已难以为继。
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国始终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但提出治理构想和理念,更向国际社会提供治理方案。尤其是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之后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治理全球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起了真正的表率作用。正是中国,在第一时间向疫情严重的国家甚至西方个别发达国家伸出援手,提供急需的医疗用品和防护技术,可以说是“有援无类”。
贸易增长凸显“一带一路”倡议强劲韧性
国是直通车:尽管受疫情影响,各国贸易进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1—8月份,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同比增长了24.6%。这说明了什么?
姚培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8月进出口大幅增长,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明显的可持续性和强劲韧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年前已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经济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大家看到,疫情虽然对全球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比较而言,沿线国家受损比其他区域要小,这也显示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优越性。
国是直通车: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日趋密切,重大建设项目不断落地,“中欧班列”作用越来越大,贸易畅通程度日益提高。从物流安全、风险防范与合作方面,有哪些经验和要注意的问题?
姚培生:8年来,中欧班列从最初的一年只有几列,到今年1—8月已开行1万多列。在去年境外疫情最严峻时期,正是中欧班列运去了受灾国家最需要的各种医疗器材和用品,可以说中欧班列成为国际抗疫中的“救命班列”。
中欧班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应该加以全面总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世界发展到今天,各国只有紧密合作,互为依托,才能应对各种挑战,转“危”为“机”。可以肯定地说,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安全风险、金融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还存在,不能丧失警惕,需要做好各种预案。
创新机制做好风险管控
国是直通车: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疫情之下不确定性增多,如何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与安全的“双驱轮动”?
姚培生:“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获得的成果是明显的,但挑战一直存在。
有人为因素。例如美国有些政客对“一带一路”倡议经常说三道四,还有一些学者甚至为当局支招如何压制“一带一路”建设。
也有客观因素。此次全球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不小冲击。特别是在疫情早期,境内外部分连环企业出现停工停产,一些产业链被割断,导致部分项目不得不延缓。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速度加快,以上现象有所好转。总体看,共建“一带一路”固有的韧性没有被摧毁。
当然,目前境外疫情还没有根本好转,也难预测何时结束。因此,对今后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要作疫情常态化准备。建议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开拓思路,努力创新,制作多把“钥匙”,解决各类问题。
▼
推荐阅读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 晞
文章很好,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
2月20日晚,奥林匹克主火炬在歌声中缓缓熄灭,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落幕。赛事期间,中国网委托专业机构面向美、俄、英、法、德、澳、加、意、日、韩等国家20-69岁民众开展北京冬奥会海外民意调查。数据显示,73.2%的海外受访者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冬奥会;受访者对于本届冬奥会的印象主要集中于专业、精彩
- 第452期国际资讯 | 澳大利亚沿海地区正在规划大型浮式风电场
- 菲律宾5月大选竞选开启,政治暴力、社会治安等综合安全风险高企
- 突发!普京签署命令,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全球金融市场震荡